再者,由於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已经且持续彼此学习良多,因此在冲突的时代,我们蒙召投身於相遇的文明,如同教宗方济各多次祝愿的。
他们都「蒙召成为微末」,正如圣方济各表明的意愿,按照舍弃所有世间财富的逻辑,全然奉献於天主。
教宗接着将约纳先知称为「诺贝尔抱怨奖得主」:约纳先知奉天主之命向尼尼微人宣布毁灭,尼尼微人痛改前非後蒙天主怜悯,免於灾祸,约纳先知却对此心怀不满。在苦涩、仇恨和抱怨之前,教会今天给予鼓励的话。
教宗解释道:若瑟手中握有这奥迹,以他的缄默和劳作提供协助,直到蒙天主恩召为止。我们称这个担负起父亲义务和奥迹使命的人为天父的身影,天主父的身影。
教宗说:这一切使你们的职业成为一种真正的使命,使你们成为‘人性化的专家’,你们蒙召在一个漫不经心的社会执行人性化这一不可替代的任务。
在这时期,信仰蒙召为福音变得更加勇敢无畏。勇敢不是一天的勇气,而是每天耐心地在城市和世界履行使命。
教宗说:我们这些蒙爱的人,当我们再次跌倒时,会觉得比上一次跌倒时更痛苦。这是一种有益的痛苦,使我们与罪恶逐渐分离。因此,我们发现生活的动力源自接受天主的宽恕,在一次又一次的宽恕中继续前进。
教宗强调,圣神使心灵焕然一新,让我们从罪人变成蒙罪赦的人,真正获得自由,尤其是在生活的辛劳令我们身心崩溃,似乎无法前行和付出爱的时候。
每个基督徒都蒙召加深这基本的归属感,努力以言行合一的生活为此作出见证,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爱德。」
圣依纳爵神操也教给我们每天做省察,更进一步,不光是以自己的眼光看自己,而是教给我们如何以天主的眼光来看自己,就是反省我一天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面所想的事情,是不是蒙天主的喜悦,当我们开始这样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