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他的呼唤和向往,说到底,就是自己对“道路、真理和生命”的呼唤和向往。我接着想,黎明前的夜色是最黑暗的。我入梦时,大约就在黎明之际,而所做的神奇梦境,也同是在漆黑的夜色里展开的。
此刻我们已体会到耶稣战胜死亡,勇背十字架,彻底奉献自己,救赎人类的坚定信心。确实如此,耶稣复活后,魔鬼在那深渊狂怒地嘶喊起来,因为人类已得蒙救赎!耶稣祈祷完毕,踵至的是残酷的十字架。
亦有反天主教人士提出另一项质疑,就是第一任教宗伯多禄自己也曾三次背主,在“安提约基雅∕安提阿事件”中更因伪装不与外邦人一起吃饭,而被保禄当众指责(迦2:11-14),中世纪时,更有许多教宗行为不检,他们身为教宗都犯罪
圣座新闻室的声明继续说:“事实上,黎巴嫩国民有权利看到自己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受到尊重,而以色列国民也有权利在他们的国内度平安的生活,至于巴勒斯坦人民同样有权利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自由与主权的国家”。
举行圣洗圣事时,父亲或代父从象征复活的基督的巴斯卦大蜡烛上点燃了自己手中的小蜡烛,于是主持圣事者向受洗者的家属说:‘你们要小心照顾基督所光照的这个小孩子,务使他始终生活得像个光明之子’。
堂区善会多顾及自己团体的需要,为堂区教友安排活动,但是“忘记了出外传福音”。这位圣玛加利大堂主任司铎说,很多香港人还没听过耶稣及《圣经》,“我们不是为自己而存在,我们是福传工具,要继续耶稣的工作”。
张奥思定讲述自己的经历说:领洗後我明白自己蒙受了天主的全部慈悲,即使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慈悲。教宗方济各的书帮助我更清楚了解在我身上发生的转变。
在弥撒讲道之前,由当年参加金堡山教堂建设的传道员王靖敏先生为大家介绍金堡山的历史,据王先生介绍,金堡山耶稣苦难堂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年为了建堂,全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自己动手建造新教堂。
当她触摸到「穷人遍体鳞伤的身体」时,她坚信自己触摸到的实在是「基督的肢体」。慈悲几乎成了德肋撒修女的另一个名号。她每时每刻努力回应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呼喊:「我渴」。
头戴枣树枝编的刺冠,带领着教友在大堂拜苦路,十四处苦路如同再现了耶稣受苦难走苦路的整个过程,祂身为天主子,却为了我们众人的罪甘愿受侮辱,受苦难,流尽最后一滴血,最后死在十字架上,很多人被耶稣的爱感动着,为自己的罪痛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