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她也安慰自己:儿子在修院有主教、神父关心着他,青年人在外面应该得到锻炼。否则他会产生依赖心理,永远长不大。
这周是由一位美国青年修士为大家讲旧约中“若瑟的故事”。“桥桥”做同声翻译。
我生在公教家庭,虽然从小领了圣洗,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在一个宗教信仰受限制、受歧视的时代,度着一种无信仰的生活。
2000年中国之行时,阿诺德对北京的青年们说:我是特奥事业火炬的传递者。我要致力于改变弱智人命运的工作,他们应该有同正常人一样的机会。
看见有的青年小伙脖子上挂着十字架,上面的人那么难看,认为带在脖子上好玩,怎么不选个好看点的带上,带那么恐怖又害怕的东西,认为不吉祥,当时根本不懂那是主耶稣受难的象征,是基督的苦像。
他在童年,身上就烙下了信仰的十字架,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信仰的摇篮,从孩提到青年,从初知天主的信仰,到决心一辈子追随天主,他一辈子庆幸有这么一个他一生难忘永远拥抱的家。
母亲打着一柄大伞,拽着哭泣的我……在穿越时空般的美妙场景中,主人翁——母亲出现了:儿时,雨中哭泣的我仍然/有母亲打开的伞——如果说,青年男女雨中的伞是爱情浪漫的小伞
作者指出了很多人常常忽略的信仰问题,如:代父代母的责任、教会法典的权威、朝圣中的旅游心理、未婚青年的婚前辅导、神父的个人灵修等。
从初期的《圣月》、《默想全书》、《赞美的力量》、《每日礼赞》到后来的《天主教教理》、《慕道者指南》,再到今日的《偕主读经》、《青年要理》、《每日圣言》等,“信德”付梓了400余种图书,广受读者朋友们的喜爱
对青年学子而言,圣诞节是加强学习、奔向幸福、接受和奉献爱心的日子。对受苦难民而言,圣诞节是得蒙救助,获享安慰的日子。对战争民众而言,圣诞节是重建和平、停止战争、摆脱噩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