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明,修和圣事是一项宝库,教会的智慧始终以她全部的伦理和法律力量给予保护,赋予其圣事的保密性。
我们不可根据一种道德、社会、伦理或宗教形态来衡量自己或为自己分类,而应承认还存在另一种状态,即我们是天父所爱、所期待和有待欢庆的子女,从我们白白蒙受这恩典的时刻起,没人能抹去或消除这种状态。
慕道学习的课程除了教授教会礼仪,基本上以黄神父的“圣事”课和吕老师的“伦理”课为主。
倘若认为在传授知识时,不必顾及其伦理幅度,便有如拒绝施教。务必跨越启蒙主义的遗产。
「犹太化」的基督徒「以牧灵、神学,甚至是若干伦理的论点来支持他们的论调」。这种作法等同于「对圣神的自由、基督复活和恩宠的无偿性提出质疑」。他们的态度僵硬。
「如果生态危机是现代化中的伦理、文化和灵性危机的浮现和外露,我们就无法幻想著在没有医治所有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便能治愈我们与大自然、与环境的关系」。许多地方的美往往遭到负面现象所掩盖,例如雾霾。
教宗继续写道,此刻“是为了所有人期待的复原而进行基于伦理原则和共同福祉的分辨时刻……基督敦促追随祂的人和今天的我们,不要停留在外面,而要明智地辨别时代的征兆。
但我们不能把《圣经》当作工具,利用《圣经》来肯定“自己的哲学和伦理观点”,却应盼望是一次会晤。教宗说:“当听到基督徒诵读《圣经》的章节时好似鹦鹉,我就有点厌烦。他们重复道,‘是的,上主这样说……’。
他说:“我建议教区神父们都为有需要的人们做些事情,我们有义务帮助那些没有钱支付医院和医疗费用的人们;我们也努力从伦理和精神的角度帮助人们;我们通过网络平台组织视频会晤,让人们保持亲密関系。”
在此,我愿重复教会不断发出的邀请:成为基督徒的起点不在于一项伦理选择,或一种崇高的理念,而在于一份与基督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