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玛目沉痛表示,「如此脆弱的人们沦为现代物质主义的受害者,伴随而来的是自私自利、痴心妄想,把人当成偶像来崇拜,以及他们的个人主义倾向」。
有了这种人格,人生定会收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同样,今天陷入瘟疫和战争中的百姓,他们就正如你我一般,并无两样,作为我们人类,应同病相怜。不幸落在了别人身上,是我们幸运,但不是他们活该。
这些物质皆是为信仰而购置,鼠目寸光的羊啊,难道不应为自己的挑剔、诽谤而自责蒙羞?
最后,教宗向在场所有的人说:“我们向上主祈祷,他非常清楚各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钱穆先生说:“向往必须有对象,向往的对象是超我而外在的,对精神界的最高向往有宗教,对物质界的最高向往有科学,前者偏于情感,后者重于理智。
根据这一原则,大地所生产的以及人所能改变和制造的一切,包括知识和技术,都是为了人类大家庭及其全体成员的物质与精神发展服务的”。而且,教会训导“不仅是面向信徒的,也是面向全体善心人士的”。
根据这个原则,大地所生产的以及人所能改变和制造的一切,包括知识和技术,都被指定为了人类大家庭和其中所有成员的物质与精神发展而服务”。
因为今天的大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缺少的不是科技知识,也不是物质生活条件,而是人性化的关怀和爱护,于是从濯足礼衍化而来的教授为学生洗脚的仪式,就成为增进师生情谊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商人利用圣诞节来赚钱。而人们特别是小孩子,想起圣诞节多会想起“收礼物”。但圣经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如果我们送礼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示爱心关怀,那是很好的,应该多多地送礼物。
痛苦不在乎物质的贫乏。贫穷人便是痛苦人吗?不绝对,古今中外无数个伟人圣贤,他们甘居贫穷,但乐在其中。有的是为了信仰;有的是为了政治;还有的是为了自己的追求而甘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