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肉身是天主参与我们生命的爱的举动。《马尔谷福音》强调,天主透过十字苦架拯救世人,向我们揭示了即使我们要承受永生,我们依然终将一死。
我们播下的「善」,所收到的初果就出现在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我们微小的善行中。在天主内,任何的「不辞辛劳」,任何再微小的爱的行动,都不会徒然(参阅:《福音的喜乐》,279)。
因为,我虽如此的微小,却敢定睛注视神圣的太阳、爱的太阳,我的心灵感受到内里对神鹰的一切渴望……故事倒叙的过程有些长了,只是为了交代清楚文章开头我和芦骑着电动摩托车去给西大街附近临街店面的小姑娘送书一事的相关背景情境
他是那么地伟大,以至于能够使自己变得那么微小。他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14,9)。天主取了人的形象,他爱我们之深,甚至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把人类的痛苦带到天主的内心里面”。
这正象征神的国起始之微小如同芥子。神国的首创者耶稣,生长于穷乡僻壤,出生于木匠家庭,招收门徒十二人,均是渔夫、税吏之类的卑贱之人。耶稣复活升天直到圣神降临,也只有120人在一起集合。
这是一次寻根之旅,也是一个大公合一的举动,他在那里会晤了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领袖阿忒那戈拉(ATHENAGORAS)宗主教,与他进行了兄弟间的会谈。
’这在主内是信德的举动!教宗说,为了解忧愁变为喜悦,耶稣以产妇为例说:妇女生产的时候感到忧苦,因为她的时辰来到了;既生了孩子,因了喜乐再不记忆那苦楚了。存留下的是耶稣的喜悦,净化的喜悦。
他人并不坏,但他无法明白那位妇女的举动。教宗说:这位法利塞人无法明白这些基本的动作:人最基本的动作。或许他忘记了如何抚摸孩童,如何安慰祖母。
纳阿曼也感到愤怒,因为他认为获得康复需要做出更宏大的举动。之後,他听从了仆人的建议,按先知的话去做,癞病便消失了。
他的这个选择以及他最初的言谈和举动深深打动了我们,因为八百多年前瓦尔多运动的诞生正是源自一个与亚西西方济各事迹极为相似的平信徒的皈依经验。後来,瓦尔多运动在1500年演变为瓦尔多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