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皮枢机看来,《天国》还特别为促进大公对话及宗教交谈作出卓越贡献。他补充说:“在对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分析和理解方面,该期刊秉持后意识形态化的视角,以批判精神记录并诠释了国内外的深刻变迁。”
因此,大公主义与基督徒使命之间存在着内在本质的联系。
因此,挽救罗马公教会的整体合一,成了大公会议最后的综合结局。
第三部分:大公运动及跨宗教对话的场所随后,《文件》分析了形成关系和路径的场所(80-108号)。场所不应简单地视为空间,而应视为具体的环境,以人类环境的文化和动态为特征。
此次研习会为两岸三地教会的学者及神长首次聚集一堂共同以梵二为主题展开研讨,港台及海外熟悉和讲授梵二文献的教会学者以大公会议的数部宪章与法令为基础,就梵二对教会、礼仪、灵修、圣经、平信徒、教区发展、司铎培育等主题发表演讲
各位司铎弟兄,无论大公教会到底有多少信众,但我们不妨认真仔细地想一想,在13亿人口的中华大地上,经过了近五百年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英勇见证。
教宗在讲道中邀请人们默观罗马大公教会的大圣人,指出:“我们的这两位主保圣人,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持有不同的见解,时而以福音的坦诚彼此辩论,甚至冲突。
教宗方济各坚持在本次朝圣活动中,会晤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和耶稣撒冷各教会负责人,以此纪念保禄六世教宗与阿忒那哥拉(Atenagora)宗主教50年前在耶路撒冷所表达的合一。
圣若望二十三世的秘书引用荣休教宗的话,指出这邀请是:「梵二大公会议是二十一世纪的极星。」
讲话中,切利总主教谈到了《为共融服务的传播》、牧灵挑战、回顾了历任教宗的相关教导、从梵二大公会议至今的教会社会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