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若体验到这相遇,就应成为见证人并使别人也能与主相遇。与主相遇的人也会成为相遇文化的促进者,躲避那以自我为准则,使我们自我封闭的意识。
或许他非常明确,要请别人办事,那就应当尊重别人的自由,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回想一下自己,在向天主求恩之前,是否会加上主,你若愿意这一句?
当我们欠别人的债时,我们祈求慈悲;相反地,当我们成了债主时,便诉诸司法!教宗说,这不是基督徒的生活态度。耶稣教导我们宽恕,诉诸天父的爱,而不是司法。
当讲十诫的时候,有位老人坐不住了,她控诉到:信了教就比别人好吗?还不是照样骂人、说人家长道人家短……天主怎么不罚她?她还照样过得比别人好。
他也许能让别人哄堂大笑,接二连三地说些俏皮话让别人笑,但他自己却笑不出来!唯有希望才能使他微笑:这是找到天主的希望的微笑。
在攸关生死存亡的决定性时刻,毅然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却勇敢地迎接死亡。这才是天地间真正的大爱,是义的最高境界。
于明供圣体中高声朗读经文和发出急速翻书的声音,都不代表或显示出你的特别虔敬,相反只会打扰别人的情绪,为别人带来不便。缔造整洁和宁静的环境来等待主耶稣的亲临与逗留,就是我们对衪最高的尊重。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可能受到别人的伤害,当基督徒遇到这种境遇时,首先要思想天主的恩典及他的保守,并且天主亲自医治了我们的忧伤。虽然我们都面临着许多生活与信仰挑战,但却要作一个安慰别人的人。
即便是一碗饭一暖瓶水,也送到别人家里,人们都知道她有病就热情地收下谢她,然后再悄悄地把东西送回。
给团体造成破坏的,正是说别人的坏话。强调别人的缺点,在背後议论,却不告诉当事人。如此一来,制造了一种不信任的环境、一种怀疑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安定,只有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