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社会沟通是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教宗与学生的谈话也涉及受教育的问题。教宗说,受教育是一项人类权利。教宗认为,儿童也拥有微笑的权利,特别是玩耍的权利,因为玩耍是一种社交体验。
教宗教导说:「错误的认知会让我们向天主要求有利个人的事物或条件;事实上,人类生命与社会生活真正的质量,取决于每一个人的正确良心,取决于每个人分辨善恶、趋善避恶的能力,以及恒心努力实践这个能力,藉以建立正义与和平
按葛庐神父在其《神修讲话》一书中的解释说:凡以现世事物为最终目标的思想认识和方法皆是世俗,而以天主神国为最终目标的思想认识和方法则属超性圣化,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思言行为、一举一动,都要按这个标准来衡量
首先对司铎而言,他们蒙召叫只以天主和祂的圣言为生活目标,不以其它事物为自己的安全保障,因为拥有天主就是拥有唯一的产业和真正生命的唯一泉源。
教宗引用司铎年闭幕致修生们的信函,解释:「这不仅是学习事物,而是认识和了解信仰整体的内部结构,这不是书本的总合,而是个有机体,一个有机的视野,它能回答今日人们的问题。」
以此类推,我们便会把任何事情都按超性的观点条分缕析地融入日常生活,使我们的思言行为、衣食住行每一个细微环节皆与永生、与天父的慈爱及光荣挂钩,对那些明显违背基督圣训、使天主不喜欢的人地事物毅然决然扬弃,避而远之
所以,今天我们有兴趣重新审视这些事物。 问:若望书信的话,如何与四旬期的主题产生关联呢? 答:四旬期实际上是与耶稣一同进入旷野,以更加接近天主。在旷野中,上主战胜了魔鬼,我们也必须战胜魔鬼。
教会是基督的活奥体,她的使命是将天主救恩的临在在世上推广,让世界向比自己更大的事物开放,接受天主的爱和光。
埃迪特·施泰因接着写道:十字架并非最后的结局,它是基督的爱,这个爱没有限制,而且在卑鄙下流的事物面前不后退。
对真正的朝圣经验造成障碍的第二个类似的现代事物,是《Facebook》或其他社交网站,以及易于与世界任何地方的其他人沟通。 阿图伊雷神父谈及「人在心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