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将临期第三主日被称为“喜乐主日”,就是提醒我们人内心最大的渴望,久久企盼的救恩就要来临了。充满喜乐的人是无法隐藏自己的,他们因为喜乐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们因为喜乐而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基督徒的喜乐带给我们生命的动力和希望,因为我们的喜乐是来自那位救赎世界的基督,许多人也会因我们而喜乐。基督徒的喜乐不在于自己的得失,而是关注别人能够获得天主的救恩。
在这座献於圣母的大殿内,教宗强调了童贞圣母玛利亚的榜样,赞美圣母是「天主慈悲的完美器皿」,吁请司铎透过圣母温柔的眼神来看待子民。教宗在这场默想中开门见山地指出,「盛装天主慈悲的器皿正是我们的罪。
他曾慷慨地变卖了自己的田地,把所得的钱交给宗徒们,供教会的所需。是他在耶路撒冷教会团体面前为扫禄的归化作担保,因为耶路撒冷教会对扫禄这位曾经迫害过教会的人不敢信任。
她的背驼了,手指变形了,她耕耘的那片土地从有些板结的黄土地变黑成了肥沃的土壤,百草离离,蛙鸣虫唱,鸡犬相闻,百鸟欢歌。她为何在四十岁时选择了回归田野?其中的缘由为何?
殡葬之前,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市民前往瞻仰她的遗容。国民重新审视她对国家的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留下的不朽精神遗产,激励人们继续为民主和反贪污而战。
(参见:“信德”2015年1月15日的第3、4版)走进教堂时,空旷的圣堂寂静无声,只见一位20多岁的漂亮女孩端坐在跪凳下面,眼睛微闭,虔诚的表情中微显痛苦,这一幕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她像一位尽责的女主人,为了迎接尊贵的客人而忙得不可开交,从餐食的准备到家务的打理,无一不亲力亲为,唯恐招待不周。这正是“行动的善”的写照,是服务、是付出、是为他人奉献的忙碌,是基督徒爱德的实践。
我从陕西门徒班的简介、培训和期望三个方面为大家一一介绍,也是我们走过艰辛的五年多得来的经验,期望能为中国教会的福传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内容提要]:在众多政策的调整中,古巴宗教政策的改变,是一个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古巴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