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十八年七月一日发刊(政府登记之案为「新闻纸」),每周除了报导国内外教会活动外,最主要传授教友们有关信仰生活的道理,主日还参与堂区牧民之事。并在南机场开设「慕道班」。
另一方面,教会为实践文化传教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办教会刊物、主日通讯或举办宗教学术讲座和教会神学研讨等活动。在这个科技信息的时代,有许多现代化的宣传工具,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福传。
老会长告诉我说:当时贞女的出现很可能是因着父母而接受信仰,不然,他们的生存就是个困难;依此据推算,从墓碑立日起向前推大约近60年的话,应该是16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教友,也就是说这里已有400年的教会史
遂于主日前往见神父,请他召开特别聚会。神父初颇迟疑,恐怕没有人来,后来终于赞成了。旋即定于那日晚间,在某私人大屋聚会。出乎意料,那晚聚会的人非常多,座无虚席。稍静片时,有一罪人起立,发出同样请求。
三山(福建)教友李九标在《口铎日抄》(艾儒略述,李氏记)“小引”里还专门解释过,他说:泰西诸司铎之航海而东也,涉程九万,历岁三秋。比入东土,而尺丝半粟,毫无所求于人,独铎音远播。
虽然在主日也走进教堂望弥撒,但总是叫一叫,去一去,而且去得迟,走得早,将信仰看成了父辈的唠叨和逼迫,看成了自己的负担。你们的信仰被世俗、肉身和魔鬼“三仇”所诱惑。
现在母亲除了主日去教堂外,在家里每天至少要祈祷三个小时,看圣经两至四页。母亲是青光眼,不适合戴眼镜,二弟和我儿子先后给她买了两个放大镜,她如获“视”宝,每天拿着放大镜认真地看。
她每天三点钟起来为福传祈祷,五点钟出发去总堂参与弥撒,周六、日上午参加总堂培训班学习。十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天天如此,她住在太行仪表厂,离总堂近三十里路,多不容易啊!
在主日撒圣水时,我们要恳求天主洗净我们灵魂的罪污,使我们更好的参与这台弥撒。在唱或念光荣颂时,我们要发自内心的赞颂天主。
问他为何婉拒时,男童答说,他更喜欢留在香港,以便跟随菲律宾女佣去参加主日弥撒。这位菲佣给我们树立了福传好表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