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是樊菊萍蒙主恩召的日子,享年65岁,圣名玛利亚,虽然只有3年的教龄,但她是一个有福之人,因着病,她认识了天主,加入了教会,获得了永生。
但正如我们都同意,我的召叫不是要做什么伟大的事,而是为赞美天主,并在我的痛楚和痛苦中,平静而感恩地见证着祂那伟大的爱。这是我卑微的回应。为我祈祷,以便我能主持子夜弥撒。祝你圣诞快乐。」
在谈到司铎的使命时,胡默斯枢机说:“这是一个圣召,也是一个意义极其崇高、责任极其巨大的使命。
(格前11:1)基督是所有司祭成圣的模范,随着司铎对耶稣之爱的日益加深,司铎们将为他们的圣召而感到喜悦,并且也将体验到:“这个轭是甘饴的,他的担子是轻松的”(参照玛11:30)。
一路上,耶稣的言行如闪电般在脑海闪现:召叫…山中训诲…拣选…奇迹…众人的惊叹…荣进耶京…犹达斯卖主……终于,他停下了疲惫的脚步,大声喊道:“主啊!怎么会这样?”
当初领洗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好天主召叫我的过程还历历在目——毕业后,一个农村的小山丫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梦想,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之旅,心中倍感孤独和无助!
修女的圣召受到圣女小德肋撒一生的启迪,决意以爱的微薄举动为社会服务。她创立了劳工联盟和基督徒工人运动,对她而言,最美好的经验是在病患和有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看到基督的面容。
重新发现自己属于唯一的人类大家庭因著前述种种理由,单靠我们的努力和科技的革新是无法带来转变的:我们不能忽略这一切,却要重新发现自己,承认倘若没有别人,就无法认识自己;我们要感受到自己蒙召将周遭世界视为一种共融的圣事
天使和彗星的标记,意味著「我们也蒙召踏上旅程,前去洞穴朝拜上主」。牧童的意义在于「最卑微贫困的人懂得接纳道成肉身的事件」,乞丐的小塑像也蕴涵这个用意。
为此,教宗表明,「司铎团体蒙召宣讲并预示未来,有如守夜的哨兵宣报黎明拂晓,新的一天即将展开」(参阅:依廿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