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着圣仪教友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境遇中得到属神的祝福,也显示出物质的东西无一不导向圣化人类和光荣天主,教会劝勉教友不可滥用圣仪避免走向极端:即机械地,无意识地取用这些圣仪,同时又过分依赖它的效力,如划十字圣号,带圣牌,进出教堂点圣水
这种打破传统的教堂尝试,应该宣传和推广。陕西三原教区的一个刺绣缝纫组,绣出的祭衣图案完全是中国式的。她们的祭披和领带上绣的都是用中国文字所表达的信仰标记。
这事牵动着新任徐州市民宗局局长董正义的心,他说:“教堂的安危牵涉广大信教群众的生命安危,及时对圣堂进行大修我责无旁贷。”他冒酷暑去江苏省宗教局寻求支持,又去首都北京争取有关部门的资助。
就连我们新建教堂祝圣一周年、十周年贺也在大吃大喝,随波逐流、世俗化……而食物浪费也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马路边丢弃的花卷油条,垃圾桶扔的、厕所里倒的剩饭剩菜连宠物狗都不吃。
玉儿的委屈玉儿清晨弥撒结束从教堂回家的路上途经农贸市场,买了两斤新鲜荠菜、一斤大肉,还有一些馄饨皮,计划着要为父母做上一顿可口的时令荠菜馄饨调剂一下生活。
自从成为基督徒,教友每逢主日搀护着我去教堂,参加弥撒领受主的恩赐,平时几乎每天都来我家教我读经文,教我唱圣歌。天主,我感谢你,是你让我死而复生。我要显扬你、赞美你、朝拜你、跟随你直到永远!
1992年,我第一次从市区教堂集体“索阅”看到“信德”。读后欢喜于心、激动万分。
最早我们夫妇去胡庄参与弥撒,从来不敢说是去教堂,就编一些借口,说去看朋友等等。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样不符合天主的旨意,与福音背道而驰!于是向同事分享信耶稣的好处,向他们讲耶稣的话。
信德网讯传道员的培训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室与教堂,更应该扎根于基督徒的家庭。家庭是小型的教会,更是传道员福传和学习夯实的基础和后盾。
我们周村教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教友人数近2万,过了30年,神父由两位增加到现今的十五位,教堂也增加了好几座,教友人数还是原地踏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