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牧者要来,老神父堂口的周边几个堂口的神父也纷纷前来,与牧者“坐坐”。桑铎有些黝黑的皮肤,谦逊的话语,给人很深的印象,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当年夏天,酷暑难耐,两三好友相约去山中避暑。
后来才知道李大哥念的是天主教圣教日课中专门为已亡亲友恩人的有关经文。李大哥回忆起小时候住大院时,我那慈祥热心的母亲经常帮助人,谁家有事,谁家小孩无人照料,她都去帮助。
在我们学习圣乐伴奏的过程中,插入了关于《教会礼仪宪章》的讲解,正如办神功的感触一样,主讲的段永昆神父以缜密的思维、恰当的言辞、生动幽默的授课方式将许多枯燥的东西淋漓尽致的传递给了大家,大家一致感受&mdash
说失去,其实是很多人不愿面对的一件事情,尤其对所爱的人的失去,大家每次提到的时候总是哀伤多于喜乐的感受。本人更是如此,总想以喜乐和满足感压制心中的哀伤,因为很不愿意面对这份哀伤。
“我”如小花偎依在天主的身边,“我”如小草栖息在小花旁边。“我”是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花,也是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没有牡丹的艳丽与华贵,也不像羞答答的玫瑰那样讨人喜爱。
从深层次的信仰上来说,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相当于不知道自己家里的历史。通过参与苦路的演出,他知道了圣经中的人物,也体会到了耶稣的大爱和慈悲。
日子过的好快,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想起多年前的一个早上,外面下着雨,七点不到,不必我送,他自己提着小行李包,到火车站集合入伍,开始过军中严厉的生活。
我也是冲着这篇文章才买的这本杂志。因为那篇文章,我们便聊起来,他问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我是天主教的修女,做慈善工作,特别是照顾社会上的一些麻风病人和孤寡老人。
在一切事上寻求和找到天主教宗方济各关于今日挑战的讲话有独到之处。多年前他写过,看现实生活需要用信德眼光,否则所看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现实。这个思想也是«信德之光»通谕的主题之一。
电达村,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然而这个位于海拔3700多米的大山深处的村庄虽然通了电,但每周却有一半时间停电,藏族同胞们仍旧按照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方式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