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信德”上“岁月悠悠”这个栏目后使我想起一件难忘的往事。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姨母送给我一枚圣女德肋撒圣髑。
教堂北侧有圣母亭、若瑟亭、圣心亭和小德兰亭,离四圣亭不远,是埋葬传教士的小型墓地,墓碑上刻着亡者的肖像和生卒年月。从18世纪中叶开教以来,七十多位主教、神父曾在这里服务。
(若13:34-35)向基督学习,遵守主的诫命,若仅是从外表仿效他的表率,那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真正的从内心深处宽恕得罪我们的人,并在生活层面上表现出来。
凭着年轻,记忆力好,我很快学会了经本上的常用经文。谁知好景不长,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教堂被拆除,神职人员受批斗、监禁,少数教友劳教。文革开始后,势头更为凶猛。
这些羊,由于种种原因,先天体弱多病牧放中伤腿或致残,跟不上羊群而掉队,他们是牧人最关心的那部分,是放下那九十九只去寻找的那一只羊。
即使在圣母经里,无论是文字上还是精神上,耶稣都是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天使向玛丽亚报喜:“万福玛丽亚,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就是隐含了“道成人身”的真理。
后来的一次办告解的经历使我对张神父更加崇敬,我深刻体会到他在福传事业上对我们年青人寄予的厚望。去年11月22日对苏州教区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常熟塘角耶稣君王堂开堂大典在这天隆重举行。
作为一名新领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刘修士顶着教外家庭的强大压力,毅然辞去待遇颇丰的工作而弃俗修道。
玛丽艾特在小径上跪着,圣母出现。玛丽艾特问她:“请问贵夫人,您是谁?”“我是穷人圣母”。圣母带着女孩从街上走到水泉。玛丽艾特又问:“美丽夫人,您昨天向我说:此泉应为我保留,为何为我?”
让我作个敬畏的人,且因着敬畏你而不畏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