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也提供灵性指导,但没有向他们传教。「我从不感到她们诱导我皈依天主教,相信不清楚她们工作的人才会以为她们有这意图。我认识她们多年了,不认为她们是这样。」
然后,信友把自己的一切工作、祈祷、传教活动、夫妇及家庭生活、每天的辛劳、身心的消遣等等。如果是因圣神而作的,甚至忍受生活的艰苦,都变成精神祭品。
从那时起,借着圣神的不断光照,我便找到她并向她传教。渐渐地,她也随之跨入了天主教的大门。我们每个主日都在一起听道理,望弥撒。不久,她便于第二年的圣诞节领了洗,并且,我作了她的小代母。
1540年,方剂各·沙勿略受教宗保禄三世派遣,远涉重洋,饱经风霜,为传教工作而辗转于印度、马六甲、斯里兰卡、新加坡、马鲁古群岛、日本等地,于1552年到达中国广东的上川岛,同年12月病逝于岛上,享年46
福传不是一种说教的表面形式,也不单单局限于团体组织的传教活动,而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福传则是一种信仰生活,一种活出耶稣在我内彰显天主无限光荣的生活,是活生生的信仰见证。
我们再看看教堂右侧有一座坟茔,那是长眠在花江教堂104年的法国殷正卫神父,他在24岁晋铎后花了两年学习中文,之后来到中国西部传教,1896年他来到募役司(今花江)任花江教堂本堂神父15年,期间办学及培养圣召
教宗强调,祈祷是使教会摆脱恐惧的钥匙,使教会走出自我封闭,勇敢地向传教使命开放。圣伯多禄大殿内挤满参礼的信友,教宗大祭台前方枢机红袍和25位总主教鲜红色的祭披最引人注目。
当晚,祭台前供奉着圣额我略教宗的权杖,象徵天主教与圣公会「合一与传教的道路」。权杖弯钩处雕刻着复活的天主羔羊,它传达出「宣讲的核心内容」是「在死而复活的耶稣内的天主圣爱」。
如同每一个传教的使徒那样,司铎以他全部的生命使宣讲充满喜乐。」教宗表明,最能令我们喜乐和传达喜乐的正是那些最微小的细节。藉着这些微小细节,人们可感受到司铎乐於帮忙,也敢「占用他的时间」。
(咏46:11)耶稣在听完宗徒们外出传教情况的汇报后对他们说: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休息一会儿!(谷6:31)因此,在这纷杂繁忙的时代,我们应该抽出点时间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