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者若翰是当天教宗弥撒讲道中的核心人物。这几天的礼仪读经都在谈论若翰的使命,他生活在旷野中,劝人悔改,给人施洗。
教宗形容说:「如今羞辱他人的行为宛如『道早问安』。我们淹没在空洞话语、广告和虚假不实的讯息里。我们习惯于窥探每个人的一切事物,恐怕会陷入世俗精神,导致心神耗尽。这问题的唯一解药是静默。」
祂也不断地重复说:‘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祂的工程’(若四34)。祂在橄榄园祈求道:‘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就祢的意愿罢!’(玛廿六42)。”
他说:“对上主的受傅者,我决不能伸手加害。”教宗评述说,看得出“达味的高尚与撒乌耳意欲杀人的嫉妒形成了对比”。达味只是“悄悄割下一块撒乌耳所披外氅的衣边”,将它“带在自己身上”。
在《圣经》里和教会的历史中,没有一个伟大的祈祷者「安逸」地祈祷。鹦鹉学舌式地诵念祷词并非祈祷。「祈祷当然会恩赐无比的平安,但它要经过内在的战斗而来;这种战斗有时很艰难,而且会长期伴随着人生」。
但这种“油”也是照顾病人者的倾听、亲近、关心和温柔:它就像一种抚摸,让人心旷神怡,缓解痛苦。我们迟早都需要这种“付油”,我们都可以通过探望、打电话、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来给予这种“付油”。
在修缮一新的新教堂,隆重纪念当年耶稣荣进耶京的情景,心中别有一番滋味。之后,神父宣布游行开始。教友们列队来到圣心文化广场早已经布置好的桌子周围,手拿柏树枝,高唱:请向达味之子高声欢呼!
耶稣在传什么样的道呢?人们看到他举起的“旗帜”赫然写着:真理、道路、生命。
我把头转向他央求道。他冲我一笑:天地白茫茫,看井黑窟窿。黑狗变白狗,白狗身上肿。这是一首唐代打油诗,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顷刻间,在这条寂静寒冷的乡间小路上传来我们父女俩爽朗的笑声。
人类遵循“道成肉身”的法则,从他们尘世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找到言词和形象来表达我们称为天主的这一独特现实的不同方面。这些形象通过描绘它的一些特征来帮助我们接近那无可言喻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