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服务的修女回忆说,十年前,澳门利玛窦社会服务中心的陆毅神父、台湾的谷寒松神父与几位老人克服困难,爬山越岭走了进去,看到这里的病人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孩子们没有学校,于是就为他们修路、安电、安水,建康复院
音乐会演出现场大合唱赞美天主另外,在文化节展览上,百多幅照片展示了教堂各团体活动的内容,教内外朋友的剪纸、书法作品、教友们朝圣的图片,以及教会所珍藏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拉丁弥撒使用的祭衣祭披等教会文物。
后山(四子王旗)教友因为交通不便,到四百里远的磨子山朝圣很困难,所以乌尔图沟天主堂本堂葛维德神父,也向教廷求得大赦,定于每年的7月16日——加尔默罗圣母圣衣瞻礼为朝圣日
庆祝大会由李海瑞教友主持,堂口会长宣读了秦国良神父的简况,各地神长、修女代表,神父亲属,青海教区教友代表分别给神父致以贺词,各堂口还给神父赠送了锦旗、祭衣、鲜花。
教宗在弥撒中身着喜乐主日的粉红色祭衣,该主日的礼仪邀请信徒要有喜乐的心情,不要生活在悲观信仰中,以具体的方式宣扬上主恩赐的幸福。
教会中心地罗马年年重复举行这项礼仪,也有它的实际用途,因为教宗所祝福的羔羊都交给此地圣女则齐利亚女隐修院的修女饲养照顾,从羔羊身上所剪下来的羊毛,都用来织作全球各教省新任总主教身穿祭衣所披带的肩带。
修女姊妹们穿着圣洁的会衣,伴着乐队的演奏我们迈出了神圣而庄严的第一步,这一步接踵而来的是万千的思绪。回首十几年的奉献生活,包含了很多的辛酸与不易。
12月24日上午,主日弥撒结束后,堂区对教会的古董圣物进行展览,主要是张魁进神父生前用过的祭衣、圣爵等,这些带有年代烙印的圣物,见证了教会的发展。
这一去竟然就是三十五年,并因此长眠在了他亲手创建的北京西堂,即圣母圣衣堂,也是第一座非耶稣会士的圣堂。时至今日,这座圣堂仍在中国首都北京开放。
尽管婶娘家也不富裕,但她常常赠衣送食,特别在他的妻子得病时,婶娘总是去看望她,送些好吃的,为她祈祷,安慰她。一直到她去世时,婶娘还把给自己准备的“老时衣服”(去世时用)全部给她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