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中秋、迎国庆”,为遵行耶稣爱的教导,弘扬教会的仁爱精神,在中秋佳节及祖国75华诞到来之际,广东省惠州市天主教组织开展爱心探访慰问活动。
40岁时,建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她获得过多个国际性奖项,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这位身材矮小、广受爱戴的修女,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四旬期之旅,就像基督徒一生的朝圣之旅一样,至今仍受到复活之光的照耀,而复活之光启发了基督门徒的思想、态度和决定。耶稣所宣讲的斋戒、祈祷和施舍(参阅:玛六1~18),是我们悔改的条件和表达方式。
(若6:53-54)与我们一起参加朝圣的神父在此堂内举行了弥撒圣祭,全体朝圣团员诵唱了《钦敬圣体仁爱》经,许多人流下了感恩的泪水。
这一幕让王路济亚姐妹看到了,她就动了怜悯之心,将这个女人当作耶稣的化身,她同杨修女以及朱玲、美香二位姐妹将这个女人安顿到自己家中,为她清洗了身体,换上了衣服,之后将她送到教会设在福建闽东的仁爱之家。
他们也会体验友谊中的仁爱。他们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全人类。
所以梵二的《教会宪章》第一章的开端指出:「基督是万民之光,本届神圣大公会议……切愿使教会面目上反映的基督之光,照耀到每一个人。
但是天主使他的受造物能够分享他的理智之光,可以明白天主透过造化对我们说的话,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用很大的努力,并且要非常谦恭地去面对造物主和他的工程,承认自己卑微、有限、有罪;承认万物都是出自天主的美善,
这一真理之光显示给怀着信德接纳它的人,因为这是爱的奥迹。只有向爱开放自己的人才被圣诞的光所环绕。白冷的夜晚如此,今天亦然。天主子降生成人是历史上发生的一件事,但同时这件事又越过历史。
这是黑暗与专制下的中世纪难得的一种人道与人性之光,当人放弃了自我的优越感,放弃高于动物或其他生灵感时,才能与其他生灵沟通。乔托这里表现的也许不只是圣方济各的事迹,他画的也许是一种体验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