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面前放着一个白色的布袋,里面一包软软的看不出是什么东西。老人正一手拿着针线,一手拿着写有地址的白布往布袋上缝。“大爷,您寄东西呀?”我随口问道。“啊?嗯。”
我的母亲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刮风下雨,她都毫不动摇去两三里路远的教堂望弥撒。虽然我从小受她的熏陶,但我却不热心。小时侯怕她,无奈地跟着去,长大后,有了工作,离信仰距离越来越远。
甚至今天也能证实,理想的情况似乎在较先进的民主国家也无法继续存在。教会却不能放弃这个理想,而且若缺乏信德、爱德及内部合一,则任何方式都无法弥补。
如下是最有代表性的几篇训导文献:庇护十一世的《四十周年》(QuadragesimoAnno,1931)通谕,若望二十三世的《慈母与导师》(MateretMagistra,1961)及《和平于世》(PaceminTerris
不知什么时候,姥娘脸上平添了这么多的皱纹,记忆中满头的乌发忽然成了眼前的苍苍白发。
“天主,祢按照祢上智的安排,召叫了祢的仆人本笃带领教会,求祢赐给他在天上参与祢圣子永恒光荣的恩典。他曾以祢圣子在世代表的身份辛勤事奉。”教宗方济各将在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殡葬弥撒中,诵念这段集祷词。
据亚洲新闻社的消息,为印度基督信徒团体而言,这是个积极的讯号。
教宗承诺教会将持续致力于协助萨赫勒地区及非洲角的人民。达西尔瓦随后接受本梵蒂冈电台访问时表示:「教宗非常关心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为保护人民反饥饿所提出的诉求,尤其是萨赫勒地区及非洲角的人民。
上午在维泰尔博城为教区信友举行主日弥撒圣祭,下午则前往附近的巴尼奥雷焦(Bagnoregio)古城,访问中世纪大圣人圣师文都拉的家乡。这是教宗本笃十六世第十六次到罗马教区以外的意大利教区进行牧灵访问。
150多名出席“北极:生命的镜子”专题座谈会的人士抵达纳萨克,他们在格陵兰岛漫游的最后一站。9月11日晚上结束了这项会议的科学讨论,昨天12日是留给专心祈祷的一个时刻。晚上,与会人士启程前往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