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拣选所有人,甚至拣选了犹达斯依斯加略。这人后来变为叛徒,对耶稣而言他是最大的罪人,但他仍然是被耶稣拣选的。第三个时刻是耶稣亲近群众的时刻。许多的人前来聆听祂,想要治病。
这是一条天主贬抑自己、谦卑爱人的路,祂的光荣隐藏在白冷城的马槽内,加尔瓦略山的十字架上,受苦的弟兄姐妹身上。教宗继续说,贤士们是皈依真信仰的模范,比起权势的外在光辉,他们更相信天主的良善。
认罪悔改后用一颗洁净的心来参与感恩圣祭天主的救恩大于我们的罪过,天主的慈爱超过我们的软弱,弥撒圣祭是耶稣基督借着不流血的圣事重行加耳瓦略山上的奉献。
但是他为了成行天父的旨意,他甘心背负我们人类罪恶的十字架走向加尔瓦略山。主耶稣甘心地接受了痛苦。他在途中受尽痛苦的折磨和冤屈。
教宗说:「然而,耶稣使这个期待落空,以致某些跟随者因此离开了他,依斯加略人犹达斯甚至出卖了他。事实上,不可能视耶稣为一个暴力份子,因为暴力相反天主的国,是一个反基督的工具。
教宗还提到最好的榜样圣母玛利亚,圣母追随天主子上了加尔瓦略山,并且从未失去信任。她深信耶稣必将复活,天主必将战胜邪恶、痛苦和死亡。
其实,教宗引退早有先例,1415年额我略十二世(GregoryXII,亦译国瑞十二世)引退,1294年的圣雷定五世(CelestineV)也曾引退。
教会礼仪使我们回归‘圣言成为血肉’的真正意义,将白冷城和加尔瓦略山联系起来,并提醒我们:天主的救恩包含了与罪恶抗争的含义,而获得这救恩须经过十字架的窄门。
昔日吾主耶稣同十二宗徒在吃最后一次逾越节羔羊时,也就是在最后晚餐,建定圣体大礼后的次日下午,正当耶路撒冷圣殿内祭献逾越节羔羊的时刻,吾主耶稣为拯救世人,受尽万般苦难凌辱,在加尔瓦略山顶上,流尽最后一滴血
教宗强调,人无能回答世上的痛苦与罪恶,唯有天主耶稣基督能;祂临在於苦难者身上,接受加尔瓦略山的苦路,藉此与每位受苦者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