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言分享前大家同声祈祷据陈神父介绍,圣言典礼是一种在弥撒外让圣言得到仪式性敬礼的盛典,其特点是每次圣言分享学习都伴有隆重的礼仪,如神父的临在、致候词、祝福和祈祷等。
我特别是指唯物主义和虚无主义,指那种不知道把可验证的事物超性化的世界观,那种世界观沮丧地屈服于被认为是人生最后彼岸的虚无情感中。的确,如果基督没有复活,虚无必将占上风。
首先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天主教会,在礼仪上分为东方礼和西方礼(拉丁礼)在东方礼中,本堂神父在付洗后,立即为新教友以主教祝圣的圣油施行坚振圣事,这表示教会的宗徒性合一,有赖坚振圣事而加强。
他们以基督化生活作见证,以超性精神所行的善事,有吸引人信仰和皈依上主的力量,因为主说过:‘你们的光应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的在天之父’(玛5:16)”。
这是为了让我们明白祂爱我们的人性状况所到的程度:祂甚至以具体的爱碰触我们最悲惨的苦难。天主子生下来就被丢弃,这是告诉我们,每个被丢弃的人都是天主的子女。
一、历史演变耶稣圣心节是典型的敬礼性的庆节,它是在近代才引进的,但是对耶稣圣心的敬礼早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最初纯属私人性的与个人性的敬礼。十二世纪开始,到十三、十四世纪时逐渐盛行。
2000多位教友排着长队,迎接吾主耶稣的奥体从五里之外的乔性教友家临时小堂内迁供至大堂内。尹、杨二位神父手捧圣体所到之处,鞭炮齐鸣、锣鼓震天、欢声雷动。
——李棉芳修女(河北边村德兰会导师)培养修院的生活氛围:灵修性、人性、适宜性。灵修内在化需要:事实经验、情感信念、理论逻辑。
在各地朝圣观摩活动期间,我们见证了美国教会神职纪律,教会团体充满奋发向上的活力,大量的在俗执事的服务,信友积极参与宗教生活,一个教友的时代真的来到了。
另外还有个问题需要,其实咱们今天也体现出有一个分歧的,就是在座的大都数是搞宗教研究的,搞历史的学者比较少,而历史学者他的视角,跟搞宗教研究的人是不大一样的,如果只有宗教学者去记录,可能因为角度不一样,导致在历史学者看来可能不够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