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儿童和青少年亲切交谈,探望病人及去年领洗的婴孩,为几名本堂信友施行告解圣事,并主持了弥撒。教宗一抵达圣玛达肋纳嘉诺撒堂的体育场,儿童和青少年立即欢声雷动,引吭高歌,兴高采烈地欢迎教宗。
这次会议内容,主要是每日三次在接待教堂共融祈祷;与来自其他地方的参加者进行小组分享;大会设以信仰、社会承担、文化和艺术为题的工作坊。海外参加者留宿地方是接待家庭、学校和接待宗教团体。
真正品德良好的人,他的感情自然、适度,而且真纯,不必有一点约束与造作,但绝不会过分。这样的人不但自己快乐,别人和他在一起时,也会如沐春风。感情不但使生活滋润丰富,更是许多创造的原动力。
此圣堂的顺利建设和圆满祝圣,得益于教区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两任总铎乔天庆神父与刘光弟神父共同的努力,以及堂区教友的积极奉献。
同治十三年(1874),法国严思愠神父(StanislausBernier,1839-1903,字慎斋,1866年来华)首任土山湾管账,监管铅版和印书事务。
「至关重要的是专注于天主的恩典、祂白白恩赐的召叫,以及祂的圣言与圣神改变一切的力量」。
有时神父听神工,我就为教友们讲道;神父做弥撒,我就辅祭,既锻炼了我的胆量与口才,也增强我的信心与坚定走圣召的路。那是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圣召的苗芽在我的心中越来越茁壮。
(一)、神恩———圣神为福传而普施的工具和动力神恩是圣神的德能的具体表现,是建立教会团体和福传的工具。神恩其实是普遍性的。
我十分清楚,这项职务因其精神本质不仅靠言行来完成,也靠受苦和祈祷。祈祷中问天主,并将教宗职理解为服务、受苦与祈祷。
这本书比较全面真实地写出了一位修道人的成长历程,重点是神学院毕业后到晋铎前后,作者十几年的生活体验和心路历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没有死抠信条,套用神学名词,泛泛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