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十四6),祂是一切平安、喜乐与爱的泉源。”(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若四4-26)今天,我们受邀来庆祝共同跨越这受压迫的世界的成果,如同印度的达利人努力反抗所有的奴役。
我当时就有个感想:如果没有教会的存在,她可能已经饿死家中或在大街上乞讨,若没有教友的关心,她可能会孤独的死去,连她相依为命的两个儿子都会饿死。她时而糊涂时而清醒,同去的教友告诉她是神父来看望她了。
这个记号确实有很大的益处(参阅若14:27)。
接下来篇章是若21:1-14里的打鱼的故事,那是复活主给颓丧的门徒们带来的喜乐。于此,伯多禄的船成了安置耶稣自己的团体的处所。
(若12:24)在生活中,我们越是不断的兴盛和彰显基督的博爱精神,那么堂区的氛围就会越充满融洽和平与团结合一,结果是教友们不但不怠惰,反而整体的堂貌和牧灵福传工作就会有很大的提升,教友对堂区的参与感和忠诚度也会不断的增强
圣若望说:“天主是光,在他内没有一点黑暗”(若一1,5)。光是生命之源。然而,光尤其意味着良知,意味着与黑暗、谎言和无知对立的真理。因此,光使我们生活,给我们指出道路。
当情感和意志相抵触时,若我们放弃意志的力量,凭藉情感而行,那么,情感就会驾御一切了。情感应受控制,并且依循意志而行。若我们喜欢感情用事,就是故意放弃理智了。
(若14:6)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天主藉着苦难让不幸的人来信赖他,因为他不愿意让任何一个人丧亡。姚进平是甘肃漳县石川乡社占村人,曾外出打工,在兰州市西固陈官营租房居住。
耶稣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路9:23)勇敢面对任何考验和艰难困苦,才能表现出我在跟随祂。同样,圣保禄宗徒也为他自己写道: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