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约星期二》这本书中,莫里老人在自己重病的时候对他的学生说:“如果我早知道这样,我就应该学着和生活讲和了!”
最后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参加避静的学习心得带回到各堂口,用自己的嘉言懿行点燃教友们的心火,带领教友们一改过去信仰就是念经的陈旧观念,带动大家勤读圣经、勤办告解、勤领圣体,多行善功、多立善表、多施爱德,不断靠近天主
进德公益:石家庄北堂的邓德英教友,这个主日在堂里拿出50元,要捐给“北方进德”的助学基金。过去她也捐过,我也收过。只知道她是个孤寡老人,无儿无女,生活过的不易,但她仍然资助教会。
秦鸣鹤这位中国早期的来华医疗传教士,除了给我们留下为高宗治病这件事外,其余荣主益人的善举,都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然而,无论义举是否显扬,都会被上主所记念的。
在马尼拉服务20余年的仁爱之仆修会会士德詹巴蒂斯塔(LuigiDeGiambattista)神父指出,菲律宾侨民「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地教会团体朝气蓬勃。
若翰小兄弟会,随着中国首批六位主教的诞生,于1926年,在安国教区孙德祯主教手下由雷鸣远神父成立,是中国教会首先成立的国籍修会。
此时,教堂里已是座无虚席,还有许多的教内外人士自觉站在了门外参礼,参加此庆典的人数大约有五千。
研究达·芬奇的专家亚历山德罗·韦佐西说,帕拉的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仍有待考证。
深州市木村堂区的王德胜神父为支持兄弟堂区庆贺主显节,把自己堂区50人的军乐队派到安平堂区,同时还赠送了上千元的鞭炮;安平后宅寺堂口为支持晓堂口过大瞻礼,也派去了20多人组成的秧歌队参加庆贺。
考虑到冬季气候的寒冷,北堂爱心小组又联络南堂方济各会、西堂爱知德团体筹措善款5000元,为备修院添置了一台洗衣机,并为每位新修生购买了一件棉外套。一件件御寒的棉衣,让修生们穿在身上、暖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