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到4年之后,杨先生机缘巧合,经历了一些神妙的事情,他竟然委身投入,专心致志地要写作这本名为《力行耶稣圣言》的书,在以后的年月里,这本书便成为他的人生目标。
冬天,每次祈祷前,总是由郭老太太在炉里生火。一次,她还没有动手生火,在门口遇着本地校长的女儿芝容。芝容满面笑容地她说:“要我为你搬柴火吗?”“谢谢!我的孩子。”芝容很快跑到柴屋,拿了一大捆柴来。
在整修祈祷所和添置祭台、座椅和跪凳的日子里,李大娘人老不服老,整日奔波地买料、做饭、打扫卫生,帮工人打杂,一人顶几人用。
因而,常常为难她,甚至看到乞讨者时,就关上了大门,她却责骂我说:“我们都是天主的儿女,在这个大家庭里,就要互相关爱。我们有了灾,有了难不也需要别人帮助吗?”
2005年8月1日,堂里组织教友们去磨子山朝圣,我领着丽莎加入了朝圣队伍。在路上,来自河北的胡神父得知丽莎是个弃婴,并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时,当即表示愿意帮忙。
九五年七月,周村教区王玉同神父来到阳信,就在黄巾寨堂里给冒雨赶来过主日的闫、侯两村望教者们领了洗。破天荒第一次就有二十多人受洗。这年年底,王神父来看望新教友,同时又有八九人领洗。
宗教只有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水平才有其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宗教里包含的高层次文化成分越高,这个宗教就越能充满生机,也就越能受到知识阶层的重视,越可能有更多的人来研究和了解它,信德的素质也就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刚祝圣的本村新教堂里,北京教友与本村教友共同参与弥撒大祭,后进行了分享。次日,北京教友在教堂进行了义诊、法律咨询和信仰交流。之前,神学进修班曾到石家庄、西安、呼市等地进行了分享交流。
我倚着门向内张望,只见在一笼补了许多补丁但洗得很干净的蚊帐里面,躺着一位白发老妇人,婶娘刚把捡回的木片放在码得很整齐的木材堆上,又从布袋里摸出一块什么吃的东西喂给老人。
在一个家庭里,婆媳常在一起生活,不免会发生矛盾。有了矛盾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甚至到处去说对方的不是。如此,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把一个小小的矛盾发展为一个不可化解的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