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颇为特殊,因直至当时,此类行动仍为修会团体所包办。随后他们觅得了其他志同道合之人,而首批高隆会士便于一九二零年前赴中国,迎接当地语言、文化的挑战,同穷人分担劳苦。
圣咏一三六篇被视为是「大赞歌」,回顾了「救恩历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直到抵达逾越奥迹,在逾越奥迹中天主的救恩行动达到了高峰。」
她的行动影响了好多新来的小姊妹。她最喜欢印度德肋撒修女的一句话: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能做伟大的事,但我可以怀着伟大的爱去做微小的事!
教宗以穿越该国的尼罗河的图像展开他的讲话,指出在圣经中经常把水与天主解救祂的子民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如今在这水域中“流淌着人们的眼泪,他们遭受暴力的折磨,处于苦难和痛苦中”。
他对天主有一颗赤子之心,对教会有一颗滚烫之心,对每一位教友有一颗亲子和关怀之心。即使面对误解和讥讽,甚至常年经受疾病的折磨,依然保持着主教的本色,坚强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他并不在乎我们施予多少,只在乎我们「怎样」去施予,怎样在关怀近人的微小行动中,付出更多的爱。
教宗与他们谈话时,对许多基督徒,尤其是叙利亚和伊拉克基督徒经受被迫逃亡的残酷现实,表达关怀和鼓励。
我们身边不乏像两位老人一样的社会底层之人,希望我们能拿出行动,也给我们身边的最小弟兄带去关怀和温暖。
问:由此可见,首先是对遇难者的极大痛苦,之后是关怀受伤者…… 答: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4位在我们本地公司工作的人遇难。
无论司铎还是天主的子民,没有一个人不是他牧灵关怀的对象。对牧灵工作的重视促使这位教宗写成著名的要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