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希腊东正教会斯泰科斯(MichaelStaikos)宗主教表达了对受难者的关怀与哀悼,他强调:「纪念亚历山大致命者幷不是反对伊斯兰教,因为大多数的穆斯林是和平的人。」
为跨越圣门,禧年筹办者在协和大道为朝圣者设置了专用“通道”,使朝圣者方便进入圣伯多禄广场,在“通道”中有志工负责引导跨越圣门的朝圣者。
教宗方济各在一封寄给枢机的弟兄玛策禄(Marcello)的唁电中,缅怀这位“为福音和教会服务的热忱牧者”。教宗也向枢机的所有家人和萨莱诺-坎帕尼亚-阿切尔诺总教区表示哀悼。
随后,大家齐聚闻名暇迩的百年通远天主堂参与了追思弥撒,为安葬在这座百年教堂的牧者们(九位主教)献上了至诚的祈祷。
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了,在没有它们的年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真正让我体会到这种关联和失联是在出国的时候。因为是朝圣,自然不可能带着电脑。
就开始帮助当地教友学圣经,每个周六把教友们热情地请到他们家里给大家讲解圣经,他们对圣经懂得很多,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条理清楚,主题明确,举例恰当,并且每学完一篇圣经之后要求每一位教友对照日常生活,进行信仰生活分享
但是,基督徒常常忽略这个恩典,陷入昏暗和虚伪的生活。圣神是光的印记,天主藉着这个印记把天国放在基督徒手中。然而,基督徒常常逃避这光,度一种或明或暗的生活,甚至投向那闪耀虚伪的假光。
教宗因此重申,我们生活中的每项行动都该仰赖天主,藉着祈祷来完成。 教宗指出,祈祷与行爱德并不对立。看到弱小者、穷人、寡妇需要帮助,门徒们选择7个人从事爱德服务。这项选择离不开祈祷。
当天,我们一行十几人走访了5位老人,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电风扇等生活必需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添置了被子、衣物等,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他们都是孤老,终身未婚,平时生活主要靠政府的低保维持。
这种真正的灵修经验不可被低估,否则圣神的行动和恩宠的生活就会受到侮辱。教宗指出,这些朝圣地塑造了许许多多世代人的身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