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圣经离我们普通教友的信仰生活很远,中文圣书也少之又少,再加之弥撒用拉丁文举行,教友所能得到的信仰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薄薄的《要理问答》,以及神父弥撒中有限的讲道,似乎只剩下老辈儿口传的一些正确不正确的内容了
那是一座坐落在半山腰的三间老式土房,没有院墙,在群山的环抱中显得那么孤独。
昨天4月16日,是教宗本笃十六世85岁生日,他于上午9点钟在宗座大楼的保禄圣堂私下举行了一台弥撒,在场的有来自德国的主教们和巴伐利亚的客人们。
下午二至三时,举行了和好圣事,每位成员省察、办妥当告解;三至四时由邵助理主教、薛、吴、高神父举行了隆重弥撒感恩祭,邵主教在弥撒证道中强调:鲍思高神父是儿童的慈父、青年的导师,麻园鲍思高班历史悠久,是堂口的主力军
主持百年庆典弥撒的新乡教区李建林神父讲道时说,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订立为在中国之教会祈祷日,让教友感受到普世教会是一家。 当天参与礼仪的有13位神父、十多位修女及600多教友。
弥撒开始时,青年把香港教区团的世青节十字架恭送到祭台,并于奉献礼时献上写有反思一己传教使命的卡片。参加者亦託付10多位巴西世青节主保代祷。
进入五月份,我想起了我十岁时的一段往事,那时候我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每主日妈妈带我去教堂,参与弥撒、念经、做恭敬天主的事情。
顶棚上悬挂着7个大吊灯,墙柱上有多盏壁灯,做弥撒时大厅内灯火辉煌。祭台上方穹顶内配有彩色圣父、天神壁画,甚是庄重威严美观。据史料载,这座圣殿是胶济铁路线上唯一保存完美的雄伟建筑。
二十四日晚我们一起守夜参与子时弥撒。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了冯神父主持的避静等。这些美好的回忆都是和你一起度过的。1943年,我们毕业后各奔东西,以后我去了外地和你失去了联系。
如果慕道者领洗前就很少来圣堂,很少参与主日、瞻礼的弥撒。这样的慕道者在领洗之后,也不易成为热心的教友。为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代父母或传道员,在一开始就应该经常邀请他们一道前往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