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会200周年的今天,会祖赋予修会的神恩,继续引领著全体修女,超越家国、民族文化和社会阶级,去为基督的爱作见证及结果实,迎上“使人认识和爱慕基督”的种种挑战。
作天主的子女意味着跟随耶稣。教宗继续说:“耶稣教导的祈祷也提到人性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例如赐给我们日用的食粮,宽恕我们的罪过。
纳塔乃耳的一生提示我们作另一项反省,即在我们和耶稣的关系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所说的话。斐理伯宗徒回答纳塔乃耳带有偏见的反问时,向他提出意义重大的邀请:“你来看一看吧!”(若1,46)。
他说:“我们身为基督的门徒,以基督为食粮来饱饫,接受了做罗马这座城市的灵魂,成为更新的酵母,为所有市民,尤其为那些处在生活困境中的人、穷人、以及身心受苦的人作掰开的饼。于是,我们成了基督爱的见证”。
神父本来称为司祭,译自拉丁文Sacerdotes(单数作Sacerdos)。中国天主教最初音译“撒责尔铎德”,简称“铎德”,后来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以聚众”的说法,改为“司铎”。
可以说,皮耶神父是围绕着圣经与现代社会现状和精神的关联,让作避静者双脚踏在人间土地,心神却进入神的领域,既是在世,又是超越现世的。尤其不忘此时此刻在世界各角落身心灵受苦者。
当我们赶到的时候,姨夫家已是人满为患,几个窑洞和院落站满了闻讯赶来的教友,山洞马槽就布置在作祈祷的窑洞里。
保禄遣送他回主人的家,为他请求费肋孟的接纳:“不再当一个奴隶,而是高过奴隶,作可爱的弟兄”(费16)。这节圣经说出了天主对人权的保障,破除了一切的阶级区分。
引用了旧约和新约圣经有关的启示后,教宗开始为他的讲话作结论说:“亲爱的朋友们,这就是人类真正希望的理由所在:人类历史有它的意义,因为天主的智慧居住在其中。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九常委来到现场,与英雄作最后的告别。 灵堂内素花环绕,无数花圈、挽联都寄托着人们对维和英雄的不舍、痛惜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