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讲话中引用了他今年在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所提出的一些议题,首先指出需要良好的政治,因为政治是服务于人类共同体的,也是建设公民社会和人类事业的基本途径。
对于帮助基督徒达至圆满共融并分享同一圣体,枢机道出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各宗派需要有共同的教会观,二是把福音应用于当代社会和道德议题时当有共同的进路,而不落入相对主义。
教宗接著探究《新约》,表明耶稣曾与法利塞人多次讨论共同关切的议题。比方说:「《若望福音》最重要时刻之一是耶稣与法利塞人尼苛德摩相会,他是个犹太人的首领。」(参阅:三1)。
教宗首先提到,在《愿祢受赞颂》通谕发表之后的这4年当中,人们提高了对照料共同家园的意识,例如对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的投资不断增加,对生态议题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
教宗方济各也清楚表明:“核心议题在于如何使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权利,以及保护原住民特色及其土地之间相调和。”切尔尼神父强调,“在亚马逊,原住民的优质生活取决于他们土地的公平划分和严格遵守。
11月11日会议首日,教宗再次借由推文,吸引众人关注这个议题,写道:「我们必须终结丢弃文化,向天主祈求日用食粮。食物的废弃助长饥饿和气候变化。」
举例来说:「传教的讯息是基督信仰经验的组成要件;教宗方济各热切关心的受造界议题;以及在四分五裂、冲突四起的世界里,和平的主题格外重要。」
有些议题无法直接在圣经里找到精确的答案,但是本文件的解读没有避而不谈棘手的问题,反倒诉诸于圣经训导的原则来探讨。简而言之,本书的第一章阐明人类是天主的创造物,由灰土形成,因著天主的嘘气获得生命。
因此,我认为,我们对抗它的第一步骤是拒绝视若无睹的态度,搜集这个议题的讯息,教导我们自己种族主义的成因及后果。搜集讯息和教育是非暴力社会改变的第一和第二个步骤。」
那时他负责生物医学大学的工作,我同他在一起,看到他所关心的正是帮助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增进对人与环境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