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尔瓦略山上有两个祭台,一在耶稣身上,一在圣母心上,就是耶稣祭献其身,圣母祭献其心,同献于天主圣父,一同补赎世人的罪过。
方济各小兄弟会会士朱利奥·米凯利尼(GiulioMichelini)神父应邀带领这次避静,默想玛窦记述的耶稣受难、死亡与复活。
随后的3月,美国观众会迎来更为重磅的派拉蒙史诗片《诺厄方舟》(Noah)。
教宗方济各5月30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如此表示。当天的弥撒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记述保禄告别他创立的厄弗所教会,现在他得离开了。教宗称这段读经为一位主教的告别。
从今天九月十三日起至十六日,旨在促进充分认识教会档案馆中珍藏的福传资料文献重要性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档案与福传在罗马宗座嘉尔默罗学院举行。
7.问:梅瑟为何请求厄东让以色列人借道?厄东的回应如何?答:卡德士靠近厄东国,以色列人若能借道可缩短进迦南之路。梅瑟尊称厄东为“兄弟”,强调他们不会伤害庄田与井水(20:14-17)。
在斯德望殉道后,紧接着就爆发了严厉迫害耶路撒冷教会的行动,“许多基督徒都逃散到犹太和撒玛黎雅乡间”。教宗指出,在《宗徒大事录》中,受迫害好似“宗徒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然而,福传的火焰并没有熄灭。
天主的忠仆伯多禄·巴尔巴里奇(PietroBarbarić),耶稣会修生。1874年5月19日生於波黑,1897年4月15日在波黑特拉夫尼克去世。
论及世界主教会议的《结束文件》,教宗将厄玛乌门徒的事迹称为理解今日青年使命的范例。辨认出耶稣今天也在向青年的心灵说话,敦促他们展开旅程,在黑暗中大无畏地向前迈进,因为「基督照亮他们的生命」。
教宗继续以基督徒的希望为主题的要离讲授,透过厄玛乌门徒与耶稣的相遇,指出天主始终与我们同行,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刻。耶稣与厄玛乌门徒的相遇非常短暂,却完全注定了教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