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轴心时代的精神导师,还是科技时代的各方巨匠,都无法给出折服人心的回答。事实上,语言很无能,连在安慰和悼念时都显得那么苍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受苦人的哀号和哭诉面前,连上天也保持沉默的原因。
耶稣寻找人心,抚慰人受伤的心灵。耶稣只关心人和天主。耶稣愿意人走近他,寻求他,当他看到人像没有牧人的羊那样时,他深受感动。
没有一个圆满答案的,人就没有一个囊括一切人生活动的总的目标;就失去了为人生而奋斗的动力;同时也就没有应付各种生活的能力,而这恰恰正是衡量完满人生的基本标准,没有这个标准人心就无所依托。
正如依纳爵所说:“不是知道多少,而是内心的玩味品尝,更能满足人心”。“避静”既以“进静”为开始,必以“出静”为结束。
教宗指出,这是将自己的生命建造在向受伤的人心下跪的那一位身上,耶稣对我们说:“我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听告解是摘人心挖人眼!”“教堂杀害残婴!……”有的人点着了几张圣像,随后又把圣书、圣物投进火里。隐约地听见一位老人啜泣说:“作孽呀!作孽呀!”
德肋撒言辞简洁,直指人心。她从来不止于高谈阔论,而是身体力行。她说,我在孟买有一次不寻常的经历。那里正在举行一个有关饥饿问题的庞大的会议。我本该出席,但我迷了路。
我们也把年青一辈的人托付给天主童贞之母,使他们像奥斯定一样,不断追求完美的真理和爱,也就是基督:只有他才能够满足人心深处的饥渴”。
此刻,让我想起圣奥斯定说过的一句话:“找不到神,人心不得安宁。”
然而,藏族地区教会现状虽是世俗化导致的,但人是不能忽略心灵培育的,而信仰必定能坚强人心。宗教本质的神圣性,可以防止因物质、经济、科技和商业带来的人与人的分裂与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