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规模空前,特邀教外教师、青少年学生的即兴助演,更给晚会增添了不少青春的动感。诗歌朗诵、手语、快板、小品、舞蹈、跆拳道等独具特色的节目使观众饱享眼福,也得到了教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参与弥撒不是参加娱乐款待款待是当今教会在敬拜活动中一种时髦的举动,堂区的领导们总想引发听众一种特别的兴致。但是,弥撒正好相反。弥撒是一种神圣的礼仪,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带进来,并把情感融入到礼仪中。
改为本地语言的目的就是为能更好地进行沟通,但同时这为主礼者也是一个挑战——要向教友们解释要庆祝的礼仪的意义。可是,如果没有在礼仪中与神相遇的经验,没有对基督奥迹的生活领悟,又怎能向教友们解释呢?
圣座圣职部部长胡默斯枢机在圣保禄大殿主持弥撒时,强调司铎是耶稣的门徒,他们履行使命的对象以穷人为优先,因为穷人是天主所宠爱的,他们需要感觉到教会与他们在一起,不论在迫切需要的援助上,或是在推展一个以正义与和平为基础的社会上
这项庆祝圣母圣诞占礼的隆重晚祷给教宗从早晨主持玛利亚采尔朝圣堂禧年弥撒开始的这一天紧凑的访问活动画上了句号。
记得在妻子带领老妈慕道的那段时期,明明刚学会的要理,转过头就忘了,费了很大力气记住了,还是偷工减料的,让妻子甚是头疼,但还要耐着性子教,就这样今天记住明天忘。
此次文化节吸引了很多青年,他们认为教会多元化的活动是吸引他们的关键,邀请三五教外同学、好友一起参加,借此使同学、好友了解教会,对年青人来说,这种方式更加适宜。
我当时看了神父给她的一些圣教书籍,认为是好事,认为能进教的人很不简单,所以老伴信主我是很支持的,第一次自费到省里参加要理学习班,是我亲自送的。
10年后的1990年,我们村的教产得到了落实,在神父的带领和教友们的努力下,盖起一座美丽壮观的大教堂,1991年我们搬到了新堂,教友们欢欣鼓舞,整整做了90天的敬礼,“信德”也就在这一年的9月1日创刊了
天主如何愛着這世界、保護着這世界。明達之恩常伴隨着哭泣之恩,滋養真正的同情與悲憫心。天主聖神,光明與愛情之神,我朝拜並感謝祢的一切恩賜,尤其是賜我明達之恩來認識祢、愛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