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有受过伤的时候,会惧怕伤口的疼痛;人没有见过血的时候,会恐慌血液的鲜红;但一个遍体鳞伤的人,决不会忧虑再多一个伤口、再多一滩血迹!伤了痛了,也是一种经历;别样的经历,更能让人生异彩纷呈。
身为牧者的我倍感欣慰,深刻地体会到:一个罪人的悔改,在天上的所有欢乐,甚于对那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路15:7)这也让我更勉励自己,要效法主耶稣成为善牧!
这时我才想起主说的那句话: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或者,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玛16:26)是啊,我这是为了什么呢?
他再次勉励信徒避免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教宗方济各从《信经》中对教会所宣认的至公性,提出其背后所隐藏的三重含义。
今天礼仪中提到的约纳先知领受了天主的命令后去宣报尼尼微城的毁灭,尼尼微人便信仰了天主,立即宣布禁食,从大到小,都身披苦衣。总之"在这段救恩故事中也有错误的态度,那就是约纳。
原来这个人为了“永不摔跤”甘心“永不走路。”“为活着而活着”这就是打哆嗦的鲍鱼和自我缠缚者所信奉的哲学,那条鲍鱼即使活的再长久,那个人即使活得再安逸,他们的一生也毫无价值的。
信德是寻找一个使人心灵能感觉到的天主,使人心灵快乐的天主,祂的名字是喜乐、自由和美满。天主是美善的。我们该当宣讲一个美善、令人渴望及有趣味的天主。
主日福音记载经师和法利塞人把一个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带到耶稣跟前。教宗表示,他觉得这段福音很美,很喜欢诵读,并且一读再读。经师和法利塞人把这位淫妇带到耶稣面前不是为徵求祂的意见,而是为给祂设圈套。
婆婆生前的穿心莲,在三周年之际,在大年初一的餐桌上绽放,惊动了家人,引起了重视,挑战着信仰,它使人联想,让人回眸,令人心动,它那风致的叶子,耀眼的花心,让人怀想。
除了艺术还有什麽能恢复热忱和信赖,还有什麽能鼓励人的心灵去重新发现所应走的道路、举目展望、渴望一种合乎人的圣召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