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说的都有理,但这些还不是信仰冷淡最根本的原因。
毕业于河北地质职工大学的志愿者王娅对“信德”说:因为我有信仰,我愿实践基督的教导,你们对我最小兄弟中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我帮助他们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所以我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3月27日夜里,我慈爱的父亲王若瑟在平安宁静中度过了他人生最后时光,与至爱的家人告别,回到天父的怀抱。父亲是2015年8月8日才领洗的老年新教友。
逾越节三日庆典从纪念主的最後晚餐开始。耶稣在祂受难前夕,以饼和酒的形式将自己的身体献给天父,把它们作为食粮赐给宗徒们,并命令他们一直延续这献祭,以纪念祂。
大北村的教友刘宝山提起当年的高利贷,仍然心有余悸,但他还是庆幸老会长王育中与大北村的教会挺了过来,他说“耶稣基督曾不只一次地对我们说过———不要怕!当时我们真的没有怕,我们相信天主会照顾我们。
然而,感谢天主,我们不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不可能的预测,也不寄托在经济预估,即使这样的预估很重要,我们的希望乃在于天主。但这样的希望不属于一般的宗教热忱,也不属于披着信仰外衣的宿命论。
当天的福音讲述了耶稣治愈瘫子的事迹(参阅:谷二1-12):人们把瘫子带到耶稣面前,希望耶稣治愈他;耶稣却出人意料地说:「孩子!你的罪赦了。」然后,耶稣才命令瘫子,说:「起来,拿你的床,回家去吧!」
念经前,教宗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说,“天主爱我们比我们爱自己还多”,正是这爱“使我们成为新造的人”。
在我们中华文化中,一个人的言行就是这个人本身的体现。正所谓,诚于内而形于外。所以,那些言不由衷、言外之意、难言之苦等都是人们在无奈的环境中将“言语”和“自己”被迫“分割”的选择。
它们都有超乎文学之上的意义——更何况《圣经》!建议你不妨先放下自己固执的前见,试着从信仰者角度来读读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