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时手头的钟鸣旦神父编的《徐家汇藏书楼明清间天主教文献》(五册,钟鸣旦、杜鼎克等编,台湾辅大神学院出版社,1996)和北大郑安德先生编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册,郑安德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
2、不结果的无花果树为了帮助当时的人更好地明白灾难对人的意义,主耶稣以不结果实的无花果树做比喻,提醒人要更新生命,结出爱德的果实。一棵无花果树,如果一直不结果实,就会被砍掉而扔到火里去。
抗日功臣于斌主教于斌(1901-1978),字冠五,号希岳,后改为野声,黑龙江兰西人。6岁时,父亲于水源去世,7岁时母亲萧氏也去世,由祖父母抚养长大。
司布真的同乡,著名的散文家兰伯也曾说过;假设莎士比亚突然莅临此房间,我们必全体起立恭迎,但假设是耶稣基督走进来,我们必全体屈膝跪拜。耶稣到底是谁?何以赢得如此尊荣?竟然让严谨的史学家惊叹!
离开提比利亚,朝圣团来到万年古城耶里哥、看到了耶稣守斋四十日的试探山、匝凯古树,到昆兰发现死海圣经古卷之地加深了对天主圣言的坚强信仰。死海漂流还是蛮有意思的,由此感受到天主神奇伟大的造化工程。
同时他们还为病人们送上爱心的服务,如高克廷、郭石英、宋林珍为病床上的李福珍端屎倒尿、拆洗被褥、洗衣服;陈富清、申秀清照顾病榻上的侯法元老人,隔三差五地给他洗洗涮涮;武治安、陈平兰、陈富清、申秀清轮流照顾病中难于自理的李胜等
(2)许国兰,女,58岁,湖南岳阳县相思乡黄中村教友,患结核病,其丈夫患病去世,大儿子外出打工,不幸身亡,大儿媳改嫁,留下两个孙子,二儿子因伤心过度精神失常外出至今杳无音信,现在家里一无所有,治病需花费一万多元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天体物理学家皮埃尔·盖兰先生曾写道:“对法蒂玛现象从心理学或视角来解释,都不能说明下面这样一个事实:为什么离法蒂玛村数十公里远的一些村子里也有很多人看到在法蒂玛方向,‘太阳’
如同若望·圣三松这位有圣德的盲人一样,他在黑暗中成为十七世纪法国杜兰地区革新加尔默罗会隐修院的光耀火炬。为了引导灵魂进入平安的心神区域,他主张灵魂进行渴慕的操练。
他出生于意大利的塔兰托,17岁到罗马学院求学,25岁加入了天主教耶稣会,1643年到达浙江兰溪,后抵达杭州传教,在1644-1650年间,他目睹了明末战乱,并且在此期间结交了不少中国名流,1650年,他到北京谒见顺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