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鼎》中发表了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北京教区副主教、上智出版社社长赵建敏神父的《利玛窦: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驱》;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圣神研究中心研究员柯毅霖神父的《利玛窦的传教方法
圣母赎虏会修会大会代表见教宗教宗方济各5月7日接见了圣母赎虏会修会大会的代表们,强调今天比昔日有更多的奴隶。这个修会创于1218年,以解救沦为奴隶的基督徒俘虏为宗旨。
教宗方济各和圣座人员在四旬期的四个星期五参加坎塔拉梅萨枢机带领的退省活动,聆听他的讲道。今年默想的主题为“你们说我是谁?(玛十六15):基督学信理,光和启示的泉源”。
宗徒们团聚在最后晚餐厅,那时从厄玛乌来的两个门徒给他们报告与耶稣相会的情况。当他们表达他们喜乐的经验时,复活的主显现给整个团体。耶稣来到时他们正在分享与他相会的情景。
神父为他在经堂预备位置,排在众人之前,但他进堂与礼,却喜混在信友中,和他们一起坐跪。虽然在公私事务最繁忙的日子,他从不疏忽每天的神功:清早行默想、望弥撒,晚晌行自省、诵玫瑰经,日间也多次行祈祷。
教宗在念经前的讲话中说,天主的国存在于一个没有重量、甚至看不见的颗粒中;存在于一本袖珍福音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把圣经放在口袋或包里,每天閲读。
接见当中,教宗同美国主教们谈了对移民的协助、忠于福音和关怀度奉献生活的人。关于美国的移民问题,教宗对美国主教们在这方面尽的努力表示赞赏。
该位宗座署理在新年讲道中呼吁信徒不要屈服于「已放弃态度」。对话是一种「精神态度」,表示「走出自己」去听「别人的期望」的能力。在冲突和对比的背景下,教会可以成为「可能实现和平的地方和经验」。
照片上的女孩是德维(DewiKartikaMaharaniPraswida),一名来自中爪哇省Wonogiri的23岁女学生。
应该说,希腊人理解和面对苦难的这种方式是非常乐观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