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们请神父做台弥撒,他就会认认真真地把姓名和钱数记下来,再送给这人几本书。之后就会用这些弥撒献仪买一些圣书,继续送给教外人、望教者和教友们。他说:“这是教会的钱,应该用在教友们身上。”
据经常为他寄钱取书的修女回忆:神父退休后把教友给他的弥撒献仪和看望他,给他补养身体的钱都买了书报、圣物送给教友,用这些圣书、教会报纸浇灌教友的心灵,没有人见过为他自己花什么钱。
之后,当他们从上海教学回美之后,也会抽空去芝加哥告诉耀华上海的情况,让他放心;有时还会把复旦送给他们的礼物,如随身听,电子钟等给耀华一份——因他们是两人,所以会得到两份同样的礼物,因此,一份就成了耀华的
我们一方面在成都要赶印1300件体恤衫(其中有100件要送给北川中学的老师);另一方面请石家庄总部准备1200个手电筒和1200支油墨碳素笔。
郑牧师打开包裹见是一尊圣母像,就明白是送给天主教的。于是包裹就这样转到了郑主教手中。这是一尊玄义玫瑰圣母像,圣母身穿白色长袍,胸前三朵玫瑰花,其颜色:中间一朵为红色,右边白色,左边金色,非常美丽。
后来,天气越来越热,他们说需要凉席,我们就按照他们的需要送给了他们,而且不管是不是教友,住在医院的人每人一张,同等对待。
依稀记得其中有要理问答也有关于子女教育一类的书,那时候教会书籍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当地也没有教堂,买不到《圣经》,爷爷就每本抄很多,送给周围有需要的人。
我身上仅有三块钱,欠东河区支援店(收留乞丐的地方)三天店钱共九毛钱请代我还清,剩下的求弥撒;有一件烂皮袄送给卢明生给堂里下夜穿;我积攒了多年买了一块最后的晚餐挂毯寄存在昆区赵姓教友家中,请帮我取来,等盖起新堂挂在墙上
因当时条件艰苦,方济各经常在野外办公,本笃修会就把这座宝尊堂送给了方济各。为了表示感谢,方济各修会每年都要送一篮鱼给本笃修会,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开学归来呢,也大都会带一些各自家乡的土特产什么的,送给老人,表达一些敬爱之心。平常日子里,也会隔三差五地去老人那里坐一坐,跟老人唠嗑。老人乐,我们也乐,大家一起乐,那份温馨,那份祥和,真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