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成立了一个圣经小组,每周一到两次聚会,内容有分享圣经、生活分享、学习要理,唱圣歌等等,可谓丰富多彩,非常活跃,成绩显著。
与此同时,大家都各自发挥优势,齐心协力把堂里的乐队、腰鼓队也都演练起来了,林西老年合唱团和唱经班、爱心小组、善会各个圣经学习小组的成员也都积极的进行各种节目的排练。
这是因为在教会的礼仪、祈祷中,在充满活力的信友团体中,我们体验天主的爱,我们感受他的临在,于是我们学习在每天的生活中与他相遇。他先爱了我们,他仍继续这样地先爱我们;因此我们也能以爱还爱。
在基督的「学校」中,我们能学习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完全的礼物;效法他,我们就能随时为他人所用,不只是给出我们所拥有的一部份,而是给出我们自己。简而言之,整部福音不就是一个爱的诫命吗?
2008年岳玛丽又参加了刘秀华神父开办的训练营,她说:通过这次学习,天主彻底改变了我,他让我明白了,只有为基督而活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生活,只有为他的福音而奔波才是回报天主的最好方式,因为他不能忍受任何一个人丧亡
闻立泰先生我不曾谋面,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学习与实践》杂志任编辑时,为约稿之事前往北京,曾拜见其弟闻立雕先生,晤谈甚欢,还顺便提及我岳父与闻一多在两湖书院的同窗之谊。
》(一套七本,“信德”出版)及《天道人语》,示编委会的《救恩史》(“信德”出版),香港天主教圣经学院的《清泉掬水》(“信德”出版)、《荒漠燃荆》(光启社出版)及《驼铃牧心》(光启社出版)等等,这些书对学习圣经很有帮助
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1592年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科隆城,1618年从里斯本启程,于1619年到达澳门,用了一段时间学习汉文化之后,他于1623年抵达北京,其时明神宗在位。
一些修女则在医学院、神学院或其他院校学习、实习。她们中既有传道员,也有会计、出纳、裁缝、画师、教师和司机等等。她们犹如点点火花,将每一个角落照亮;她们以自己的善言善行,感化着世间的亡羊。(兰顺恒)
可是,一个人有了神恩之后,并不见得立刻会运用它来为人服务;他通常要经过一段学习的过程才能善用神恩;在其间,他也可能犯不同的错。在这种情况下,有自卑感的人,不容易虚心求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