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生活如同世上的灯,山上建立的城。所以我们需要喜乐地活出我们的献身生活。如果每天忧心忡忡,或者每天一副苦瓜脸,或者每天愁眉不展,我们的见证就成为负面和消极的。别人就不会从我们身上体验天主的临在与爱。
还有遇城村的王全会,起初他是圣名教(耶稣教的一个流派)的主要领导人,后来因为看不惯一些人的做事方式,而退出了圣名教。
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外公外婆给我讲过许多关于耶稣的故事,以及亚当和厄娃受蛇诱惑,诺亚方舟与火烧五城等等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比如母亲对孩子的爱,如果我们看到母亲对婴儿漠不关心,如果她忘记了给孩子喂奶、擦洗、温暖……她的爱决不会使我们相信是忠实的,在《圣经》中天主启示约纳先知到尼尼微城劝化的事迹就恰恰描述了因约纳缺乏爱的关心而遭到天主的责备
闲暇时,我们到过李家堂圣物中心购物,并浏览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海洋公园、珠海香炉湾、澳门威尼斯城、大三巴及天主教艺术博物馆等多个景点。
当他们去村子里或城市里福传的时候,如果当地人都是信仰佛教和其他民间宗教的,他们会对当地人说:“你们现在所信仰的那位神已成为一个人,这个人早已降生在耶路撒冷,在以色列道成肉身了,祂就是救世主,一生为了拯救人
这类最接近耶稣时代的故事,要算第一世纪后期的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记载的凯撒·奥古斯都了,他死于公元14年。
圣巴特里爵节之所以成为罗马天主教的宗教节日和爱尔兰天主教的瞻礼日,得益于沃特福德出生的方济各会修道士LukeWadding[1]在17世纪前期的影响。
两千多年来,也唯有天主教(罗马公教和东方正教)教友有这个福份,和救主耶稣共同享有一位母亲。天主教友何其有幸,能奉行吾主耶稣的临终遗言,替他照顾奉养母亲,教友家中总摆设有圣母像。
(玛11:5);-或城市,或乡间,人们都把患病的人带来(参阅谷6:56);-耶稣远距离地治愈罗马百夫长的仆人(参阅路7:1-10);-他为许多附魔的人驱魔(玛8:28-34);-他在顷刻间把病人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