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灵性关系到他整个的人,包括他的身体和灵魂。教宗也谈到水是圣洗圣事的一个重要记号,并说,我们因着领洗而成为天父和教会的子女。
(玛:二十八,18-20)人们为了获得救恩,为了那些已经聆听到福音而可能要求圣洗圣事的人来说,洗礼是必要的。
事实上,这个渴望占有的爱就是一股不使表达爱的人留在自己内、而是驱使他与他所爱的人结合的力量。其实还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爱:为了让天主圣子与我们结合,以至把我们犯罪的后果当作自己的后果来承受”。
于是夫妻二人开始将财物施舍给贫穷可怜的人,只给自己留下生活的必须品。 之后,陆凯修非常渴望能跟随圣方济度祈祷、贫穷、克苦、补赎的生活。他向圣方济请教,圣人劝他继续在俗世家庭中善度教友生活。
为教会来说,耶稣基督是天主和人之间的中保,是桥梁的建造者(Pontefice),他克服了整个罪恶历史所造成的人与天主的的距离和无法沟通,重新建立它们之间的友谊和契合的关系”。
教宗指出圣依勒内是一位有信仰的人,也是一位善牧。他认为基督信仰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专利和特权,而是人人透过聆听宗徒的继承人主教的训诲讲道皆可获得的恩典。
明白生命的目的人的生命是接受的,生命是有限的,自然有崇高的向往,远大的追求。希望比现在重要,将来比现实重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自传中也说:“我一直努力做个接纳他人、常与他人接近的人。”而教宗本笃十六世则以他聆听、与人接近和坦率来教导我们。
不守道德律的人,自然不喜欢道德律的重要价值,他们说道德律不是绝对的,不是永久的,可以由人随意改变的,在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中,不是普遍出现过学生斗老师,坏人斗好人的悖伦惨事吗!
这为引导今天的人接受基督信仰也是一个典范。这二十四讲要理讲授的前十八讲,是圣奇利禄在耶路撒冷的耶稣圣墓大殿内宣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