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的主教及神父透过忆念可敬者利玛窦神父的传教典范,追溯在中国的教会的根源;周守仁主教与李山主教于交流期间,互相赠送墨宝,上面不约而同地书写「同道偕行」(共议同行),见证两地教会于互勉中,积极实践教宗方济各透过世界主教代表会议所推动的共议同行精神
亚孟。献礼经上主,我们在这三位圣者身上,称颂你的奇妙工程;并谦恭地恳求你,悦纳我们当尽的事奉,如同他们三位在爱中的奉献。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俯听我们的祈祷。亚孟。
不料传教意愿不能实现,反而因信仰的不同,颇受家庭和石峡村人的歧视。遂于1604年搬到石峡村的山东面(即今胡庄天主堂门南160米处)。用石木盖房安家住下,这就是胡庄的第一户,也就是胡庄胡氏家族的始祖。
今次,我们取大家之长,发挥本地优点,因势利导,采用了‘以1带10的方式’,即传道员义工一次又一次率小分队走出去,讲出来,推动教友空白村的传教工作。
他们扬言这也是一种传教,是真的吗?你能认同吗?耶稣的教会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这和当时犹太人把圣殿当成买卖场所有什么区别呢?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郎修士来华传教,随即入宫,成为宫廷画师,曾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并受到三朝皇帝的重用。他在华五十一年,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当地传教事业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之际,这4位优秀的青年修生,毅然跟随耶稣,肩负起了传教救灵的重担,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值得我们热烈祝贺!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福传也就是传教——将耶稣基督救赎人类的奇迹告诉他人,使人认识天主,皈依而进入教会,成为基督大家庭中的一员,分享基督的旷世救恩。这是教友们对福传的最普遍认识。
与会人士在维罗纳要总结前几届会议的经验,准备为基督的救赎希望敞开大门,在教会传教使命的推动下提出今后的工作。那么,人们对这项会议有何期待呢?
1640年(明崇祯末年),东阁大学士刘宇亮邀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类思到四川绵竹、成都传教。次年,有30名达官显贵,包括蜀王后裔,接受了洗礼,成为四川的首批天主教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