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一位天主教徒,并以天主教信仰抚育她的孩子们。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见到我父亲的皈依。她机智和精明地进行,把她的希望和表样托于祈祷多于劝告,她已找到途径,在不令他生气的方式下,把信仰带给父亲。
好使他们透过信仰,因他的名而获得生命,以便在此世加以培育和教导,从而建树基督的身体。
袁神父非常注意教友的灵修和信仰生活,一些内部资料需要印刷,凭借新教友的热情,我承担了部分宣传材料的印制。材料的前期设计都是我爱人和袁神父共同研究、整理,力求作品效果完美无缺。
———教友再慕道很有必要为了了解教友的信仰状况,我对部分教友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问:你为什么要信天主教?答:我父母是天主教,所以我生下来就是教友。
今天,母亲虽不能再给我信仰上的鼓励之语,但母亲的信德却一直激励着我:“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
通过学习,学员们加深了对信仰的认识和了解,懂得了相关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特别是农技知识的讲授,使学员们开拓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今后的发家致富大有裨益。
故事二;有一次,我和一位大学生探讨信仰问题时,他略带鄙夷地说:“你们天主教的教义实质上是‘罪感文化’吧!”从上述两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当今时代的人,无论是教友或教外人,普遍存在着对罪恶问题的淡漠心理。
他们在阵痛过后,并没有消沉失望,而是重新点燃了信仰之光。上世纪80年代初,宗教政策开始落实,唐山教友的信仰得到了大爆发,各堂口临时聚会点内人头攒动,大家积极参加弥撒及其他礼仪活动,以此表达自己的信仰。
演说的主题是《信仰、理性和大学:记忆与反省》。
陪伴老师也给出了建议:首先是信仰,要从小引导孩子对信仰的了解,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聆听,讲诚信,懂礼貌。其次是最好自己带孩子,可以让孩子从小体验到父爱和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