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田耕莘主教等亦曾来院传授工作经验。书院圣堂设在大楼前东南原王府三间大厅内,房屋雕梁画栋,彩画天板,鲜红圆柱,绚丽华贵。新置祭台,精雕细刻,红黄相间,多姿多彩,是一具中国工艺精品。
[3]远征南洋回教访问团,转引自韩斌,回族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4]马彦瑞,回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曾在主教身边学习、生活过的秦斌神父回忆,当年杨祥太神父曾在堂区收养过一个问题少女,因着神父的关爱改变了命运,这个孩子的昔与今至今仍是当地人的传为美谈。
后由斌主教和惠济主教祝圣不远东圣殿。1925年起历十年进行扩建翻造。新建圣母大殿是一座罗马过渡式建筑,是闻名的教堂建筑之一。
主编首任耶稣会沈戴祺神父(1955-1957)后,计有李之义神父(1957-1965)、方济会谢华生神父(1965-1969)、玛利亚方济传教修女会严璆修女(1969)、董立神父(1970-2000)、
主编首任耶稣会沈戴祺神父(1955-1957)后,计有李之义神父(1957-1965)、方济会谢华生神父(1965-1969)、玛利亚方济传教修女会严璆修女(1969)、董立神父(1970-2000)、
他邀请当时佘山修道院院长金鲁贤神父担任光启社社长,并聘用了沈保义先生担任主编,于1984年成立了解放后中国教会中的第一所学术研究出版机构——光启社。
广东省天主教两会沈旭明秘书长提起刘神父数度哽咽:“刘神父工作中是一个好助手,生活中是一个好兄长,我对他的去世非常难过。
此外,光启社在老社长(金主教)的深广人脉下,获得许多欧洲报刊的翻译和出版权;当时在首任总编(沈保义先生)的领衔下,光启社从法文翻译了许多教会的宝贵资料以及当代的教会信息。
受本堂张良神父的委托,此次朝圣团由袁树国、赵明生、杨小斌三位神父带队,这也是新教宗方济各当选后首个到罗马朝圣的中国教友团队,受到了格外的关照。朝圣团复活节当晚从堂区出发,提前到首都机场做好登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