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不是一句什么名言警句,但是为我来说,这句话让我在修道的路上一直满怀信心!就像去世不久的王崇林主教常说的我一无所有,但我一无所缺!因为那时是复活期,所以每天的默想都是有关复活的。
在代母邀请下,同年暑假参与和平使者计划,目的地是印度,后来便回应修道召叫。她说,计划为我的信仰生命打好基础,二十多年来,天主让我在贫穷及和平上有不同的体验。
这需要家庭和修院合作加强修道者的成熟人格陶成培育,教区也应长期重视司铎的再培育。(Priestsshouldplacecharitybeforeviolence)
——我的叔父李崇德神父我的家庭是一个世代天主教大家庭,叔父是爷爷九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从小立志修道,在1951年6月9日祝圣为神父。
女孩刚进修院时雄心壮志,立志任何东西也不能动摇其修道。女孩和我诉苦,总是说教会和她想象的有千差万别,一个劲儿地问怎么会这样?当她有一次听说有神父还俗的现象后,顿时觉得绝望之极。
我出生在一个教友众多、教风纯正的大会口,自幼受到良好的宗教熏陶,少年时代曾有志修道,后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如愿。成年之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我的丈夫——一个外教青年。
其中,为解决台湾本土神职人员老化和修道圣召断层的问题,主教们决议推动已婚终身执事制度,由台北总教区先行试办,并将邀请香港教区派员来台协助。
这是一个挑战,它让你反省自己的选择:修道是为了什么?什么才能持守我的选择?我选择是出于自由的回应天主的召叫?
这是一个挑战,它让你反省自己的选择:修道是为了什么?什么才能持守我的选择?我选择是出于自由的回应天主的召叫?
张神父传教的热忱极高,随即就在果园地里办起了修道班,培养着十几个修道生,如今有三位已做了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