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过眼云烟
2009-03-16

比喻身外之物,不必太过重视。现在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过眼云烟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经进东坡文集·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有备无患
2014-07-25

公交车上,我想起圣经中十童女的比喻。聪明的童女提前备下了油,这种未雨绸缪使得她们得以和新郎同赴婚宴,而愚蠢的童女却因为没有准备而被拒之门外。(玛25:1-13)所以,准备是很重要的。

教宗三钟经:善恶之间的分界线贯穿我们每个人的心
2017-07-25

主日福音中,耶稣讲解了莠子的比喻。这个比喻描绘世上恶的问题,强调天主的耐心。教宗感叹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天主对我实在太有耐心了!比喻中的田地主人代表天主,而仇人代表撒旦;一个播好种子,一个撒莠子。

教宗清晨弥撒:天主等待所有的人去赴祂无偿的盛宴
2019-11-06

这段福音记述了耶稣讲的一个比喻:有一个家主设了盛宴,但是受邀的客人以各种籍口推辞并拒绝了他的邀请。于是,家主吩咐他的仆人招来贫穷和瘸腿的人坐满宴会厅,享受主人美味佳肴的款待。

世界主教会议:一棵需要照料的树,而非一场要得胜的战斗
2023-10-25

种子,耶稣的风格本笃会安杰利尼(IgnaziaAngelini)修女从福音中耶稣的一些讯息做灵修反思,强调耶稣使用比喻而不直接发号施令的重要性。

教宗:天国宝藏赋予一切意义
2014-07-29

教宗方济各受当天福音中的比喻所启发,指出人可能「突然找到天国,一如耕田的农夫找到出乎意料的宝藏;或如寻觅已久的珍珠商人最终找到极贵重的珍珠」。

做“第三类人”
2010-09-10

可有可无;最末等的人称为“下士”,听“道”后不但不接受,反而“大笑之”,哈哈哈哈……“道”是什么狗屁东西,简直愚蠢透顶,愚昧,迷信,无知……耶稣的时代,耶稣就遇到了这样一些人,因此,耶稣就讲了“撒种子”的比喻

心灵的灯盏
2007-02-19

(玛6:22—23)这是一个极为通俗的比喻

教宗方济各:我们要事奉天主圣言,而非金钱偶像和俗世忧虑
2013-06-23

他说,耶稣明确指出:金钱和俗世忧虑窒息天主的圣言,它们是田间的荆棘,阻碍土里种子的成长,正如撒种比喻中所讲述的。金钱和俗世忧虑窒息天主圣言,不让它生长。圣言因未受保护,被窒息,死掉了。

天津:西开堂四旬期教友避静
2008-04-01

由北京教区刘振田神父主持,在神父带领下精心地恭读圣经,细心品味耶稣事件比喻的场景,剖析自己,坚定信德,回归天父,与主共融。准备好心灵与主进入新的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