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故事的结局很漂亮,妈妈因自杀被惩罚进了地狱,爸爸因着对妈妈的爱,而闯进地狱,最后把地狱变成了天堂。因为地狱本不该有爱,有爱就不是地狱。
她说:我愿意用在天所度的岁月,来造益世人,这便是释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圣女平生绝对没有研究过什么儒、释、道的学说,而她的见解却包涵这三家的精义,这是什么缘故呢?
圣教会告诉我们,人死后有三个去处:天堂、地狱和炼狱。行善到死,没有一点补赎当做的人,死后立刻升天堂享永福。在世作恶、身带大罪,死时也未悔改的人下地狱。
倘若人在生前就知道冥界真的有天堂之福和地狱之苦,也许在地狱的永火里,就会减少一些后悔莫及的切齿之声!这也正是那位坠入地狱的富人的愿望。
上主接待他,同他谈话,给他启示他来不是为审判,而是为拯救世界(参阅17节)。我们停留在这点上来反省:耶稣不是来审判,而是为拯救。这是多么美妙啊!
随后,教宗的思绪转到我们在世界末日都将接受的公审判。他表示,除了新法律以外,耶稣还交给我们一份‘规范’,我们将根据这份规范接受审判。
在圣经中,“审判”这个动词常常出现在受压迫者的祈祷中:“上主,求你为我伸冤,驳斥残酷的人们”(咏43:1)。受压迫者不是害怕审判,而是渴望审判。
今世自愿拒绝天主的人,将永远处在悔恨与绝望中,这就是地狱,当然地狱也不是物质的场所。那么和什么东西相比较呢?当然与世俗之福相比较的,两相比较就可看出贵贱高低。
他讲解了麦子和莠子的比喻,指出我们若以仁慈对待他人,我们将得到仁慈的审判。主日福音记述,家主在田里撒下了好种子,仇人也在那里撒下了莠子;但是家主阻止仆人拔掉莠子,免得他们在拔除莠子时连麦子也拔出来。
下地狱,魔施刑,刑火加身。 下地狱,是永死,永难超升。思想起,地狱火,胆战心惊。 劝世人,猛惊醒,善度一生。多祈祷,多刻苦,赎罪立功。 唯有此,才不负,救赎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