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九七九年,在领取诺贝尔和平奖之际,德勒撒修女就立场鲜明地谴责了许多人的虚伪。他们关心“印度和非洲那些死于饥饿和其它原因的孩子们,却无视数以百万计因着母亲的愿望而被残杀的孩子”。
(选自《诺贝尔和平奖语录》陈苍多译)
历尽艰辛来到我们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带来了福音,带来了希望,为了福传,想方设法,就是在临终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未成熟的中国教会;被称为“慈悲天使”的印度德肋撒修女,一生辛劳,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地为垂死的贫苦人民服务,面对巨额的诺贝尔和平奖金都无动于衷
这是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肋撒修女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布恩施爱时所遇到的一些事情,细细咀嚼过后,我们不由得感受到,再简单的生命宴席,也会因爱而倍加丰盛。
德兰修女在1979年因她长期服务贫苦百姓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今日,她所创办的仁爱传教会在全球145个国家共有757个分会及4800名修女。
布隆迪沙勿略会传教士荣获和平大奖日前,沙勿略会士在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设立的青年活动中心荣获了瑞典颁发的和平奖,旨在表彰他们为地区和平与和解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为他人做决定,包括死亡的方式;在那里,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在那里,那些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人终於且永远享有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诺贝尔和平奖讲话,1982年)。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把一生的精力,全部用在救助穷困、流浪、无家可归和有灾难的人,被称为大慈善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死后印度以国家元首的礼仪为她送葬,光荣了天主及圣教会,她是我们效法的最好榜样。
九七年辞世的德兰修女一生献身于帮助「贫穷中的最贫穷者」而深获国际赞扬,一九七九年更获诺贝尔和平奖。二月廿六日在新德里举行的颁奖仪式,约百名嘉宾出席。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她是继史怀泽博士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