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灵性生活:唯有透过谦卑和持续的祈祷、向圣神开放,才能理解和诠释圣言,承行天父的旨意。神学是藉著谦卑而产生和发展的学问!其次是教会生活:在教会内并与教会同感……。
当他在凯里尔村领导神职人员时,在生态教育之家设立了一个祈祷室。维布沃神父还帮助在Banyuwangi摄政区玛琅教区与当地穆斯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维系。
该部会的任务还包括帮助教宗促进传教合作,从而使“教会的传教本质”越来越显明并有成效;在以祈祷、生活的见证和经济支持的合作中,使全体天主子民都意识到传教的承诺。
教宗在信中表示,这个修会“丰富的精神遗产不可估量,它植根于福音的生活,并以祈祷、友爱、贫穷、谦卑和巡行为特征”。这份遗产为当今“人员减少和老化的挑战”,以及未来“更新”的愿景是力量的泉源。
巴哈伊教澳门总会主席江绍发先生透露,展览一共有“和平”“博爱”“慈悲”和“省悟”四个主题,而这四个方向也是个人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之一:“这就是宗教团体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这就是千里路途的目的之一
在短短的一周内,我们参观了首尔教区的和平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认真听取了教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也到访了典农洞堂区,与当地神长教友一同奉献弥撒圣祭,受到了当地教会和教友们的热烈欢迎。
保禄六世与阿特纳格拉在耶路撒冷的会晤在重申了共同为圣地和交战地区祈求和平之后,教宗的目光停留在耶路撒冷,回忆起60年前保禄六世与大公宗主教阿特纳戈拉在这座圣城的会晤。
近日,自称为“和平朝圣者”的西班牙人佩雷达(AlbertoCastellodePereda)从耶路撒冷出发经过漫长的步行之旅抵达罗马,巴以冲突也让他的这段旅程变得更加危险。
“这是一种不自我封闭的目光,不把基督信仰的美好与创造力缩减成单一的祈祷、礼仪或牧灵行动模式;相反地,却要加以扩大、超越边界,聆听也在那些显然‘远离中心’的地方和教会发生的事。
2014年10月底,我回到老家四川大邑县,参加诸圣瞻礼、追思已亡,在本堂商神父的带领下,安排两天时间与教友们一同去每个教堂为亡者念经祈祷。